肌肉萎缩的原因有哪些,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

无论是久病卧床的病人还是松懈的健身训练者,肌肉围度都会出现萎缩的迹象,主要表现为肌肉松垮、力量减弱,同样的训练动作完成起来要比以前更吃力。肌肉萎缩的危害长期比较严重的肌肉萎缩容易出现相关病变,导致肝、肾及血液微循环系统受损。肋部肌肉、横膈膜等呼吸肌萎缩会使呼吸变弱,导致呼吸机能衰退。面肌萎缩患者会出现精神委靡、情绪低落等情况,甚至还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对人生失去信心。肌肉萎缩的原因肌肉萎缩的原因一般分为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源性肌萎缩。其中,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源性肌萎缩比较常见,恢复起来也比较容易,只需进行适当锻炼并补充足够的营养即可。神经源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是由疾病造成的,而关节源性肌萎缩与关节损伤有关。神经源性肌萎缩通俗来讲,神经源性肌萎缩就是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或受到了损伤。如果神经治不好,就无法恢复其正常功能,肌肉萎缩也就不能根治。由于神经细胞不像骨骼细胞那样具有再生功能,所以治疗难度很大。这种情况的肌肉萎缩会对患者造成极大伤害,比如物理学家霍金就是因为得了脊髓侧索硬化症的病导致全身肌肉极度萎缩。著名运动员桑兰,因为颈部受伤导致脊髓受损,脖子以下的肌肉因神经支配的缺失变得萎缩无力。经过精心治疗和顽强的康复训练后,她上肢功能恢复了很多,但下肢肌肉还是无法自主运动。除此之外,外伤损害到神经甚至将其切断也会导致该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在极端情况下,跷二郎腿也可能造成神经损伤。比如,某人跷二郎腿后由于困倦等原因睡着了,使膝盖后面的腘窝长时间受压。这会造成腓总神经受损(腓总神经从膝盖腘窝通过),使其支配的胫骨前肌萎缩无力,脚无法正常勾起。这样一来,走路就只能将脚拖着走了。肌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是肌肉本身的病变造成的,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由于它是一种肌肉本身的疾病,所以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医治方法,只能期待医学进步了。废用性肌萎缩我们的肌肉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要想维持肌肉原来的功能和形态(肌肉力量和体积)就必须经常给予充分刺激,如果超过48~72小时没有进行同样强度的运动就会有下降的趋势。正因如此,久病卧床的患者由于长期没有走路会导致双腿肌肉严重萎缩。受伤后打石膏、戴夹板、用拐杖辅助行走等会导致肢体肌肉的活动大幅减少,引起肌肉萎缩。废用性肌肉萎缩不仅体现在肌肉中的氧化酶活性和肌纤维的活动能力下降,而且还表现为肌纤维横截面积缩小与纵向挛缩,从而使肌肉块头减小、延展性降低。废用性肌肉萎缩可逆废用性肌肉萎缩是可逆的,经过适当的康复练习后就可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但肌肉萎缩太严重也会使恢复非常困难,甚至失去训练价值,所以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虽然肌肉萎缩进展很快,但恢复起来非常慢,比如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一个星期内大腿围就可下降1~2厘米。有相关理论认为,肌肉恢复至以前状态约需要萎缩时间的3倍。关节源性肌萎缩如果是关节损伤引起的肌萎缩,除了废用性肌萎缩外关节源性肌萎缩还会使肌肉萎缩的速度加快。关节损伤带来的炎性反应会使关节内的神经和感受器受损,而我们的身体也会保护性地抑制受伤部位肌肉的收缩,避免引起疼痛和造成进一步损伤,从而会使肌肉萎缩的情况更为严重。身体各部位肌肉萎缩的症状及危害面部肌肉萎缩患者常出现闭眼不全、鼓腮或不能吹口哨等;向上举起手臂时出现肩胛骨异常突起的情况,与上背肌肉萎缩、无力有关;胸锁乳突肌萎缩合并斜方肌萎缩通常会与全身性肌肉萎缩同时发生,主要表现为走路困难、性腺萎缩及早秃等;两手对称的肌肉萎缩发展缓慢,往往低于前臂中段,在排除皮下脂肪的影响后如果两侧肢体相同部位的周长相差1厘米以上就可确定为肌肉萎缩;进行性肌肉萎缩患者的心肌会越来越无力,可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肌肉萎缩患者易引发急性胃扩张,就是胃部突然扩大,这主要与腹壁肌肉薄弱有关;急性胃扩张患者即使进食量不大也易感到反胃,虽然吐出后能缓解但很快又会感到不适,严重时会吐出黄绿色粘液(胃液和胆汁的混合物);褥疮是骨突出部分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受压后血液不流通引起的组织坏死,而肌肉萎缩会引发褥疮。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很重要因伤病或手术等原因导致肌肉萎缩后要尽快开展康复功能的练习,以维持和增强肌肉力量,防止其进一步萎缩。及早进行康复锻炼不仅能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而且还能避免在日常活动中再次受伤。健与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fz/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