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脑性瘫痪的针刀微创治疗
第四节鉴别诊断
四、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病因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是由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的退变而引起继发性神经根和肌肉的萎缩。
□表现大多数患儿出生时活动正常,到3~6个月或更晚时才出现症状。
躯干、肩胛带、骨盆带及下肢均呈对称性无力,以近端较重。仰卧时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屈曲,如蛙腿姿势,病程呈进行性,肌萎缩明显,最后呈完全弛缓性瘫痪,常因呼吸肌功能不全致反复呼吸道感染而死亡。肌电图可检出肌纤维纤颤电位,肌肉活组织检查显示明显肌萎缩和神经变性。该病一般智力正常,腱反射消失,肌电图和肌肉活组织检查异常可助确诊。可与脑瘫相鉴别。
□少年型家族性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该病属常染色体隐形或显性遗传,病变仅累及脊髓前角,而不侵及椎体束。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萎缩、肌无力,步态不稳似鸭步,渐发展至远端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智力正常。肌电图检查可见肌纤颤电位,肌肉活检可见横纹肌纤维萎缩。
五、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表现
□在3~5岁时出现早期症状,动作笨拙,迟缓,或由于脚无法放平而开始踮着脚走路呈鸭状步态,易摔跤。病情逐渐恶化,出现肌肉无力,无法行走,出现挛缩,骨关节的畸形。
□特点
□腱反射不易引出,没有病理反射。从地上爬起,需用手撑在大腿上才能站起。
六、小儿麻痹症
□病因
□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发病年龄主要是在8~24个月的婴儿,发生瘫痪的肢体多见于下肢,其膝腱反射或其他腱反射皆减弱或消失。
□表现
□弛缓型瘫痪。
七、先天性肌弛缓型
□患儿生后即有明显的肌力低下,肌无力,深反射低下或消失。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常误诊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
八、脑积水
□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脑脊液量增多而常伴颅内压增高的综合征,婴儿因颅缝尚未闭合,头颅常迅速增大。该病的临床特征是头颅异常增大,落日征,破壶音,伴有双下肢运动障碍及智力低下。
任氏神经触激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