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髓,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或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症状及体征的疾病。
02为什么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老年人更少,随着年龄增长和经常弯腰劳作,使腰椎间盘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减少,逐渐发生退变,弹性明显下降,腰椎骨间过度活动,可造成腰椎间盘破裂的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如腰扭伤,腰部撞击伤等则是发病的即刻因素,称为外因。
03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表现呢?反复发作腰痛和放射性下肢酸麻痛,一般急性期较为严重,咳嗽、喷嚏或大便等腹压增高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可能减轻。病程长者可出现下肢肌肉力量下降或肌肉萎缩。中央型较大的椎间盘突出可能引起大小便功能异常。也可出现腰部僵直,活动受限,在椎间盘突出间隙有压痛或放射痛,直腿抬高受限。
04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要怎么治疗呢?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据统计约85-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常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有:
卧床休息:卧床可降低椎间盘压力,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卧床可使疼痛明显缓解,故而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治疗。
牵引:可通过“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解除肌肉痉挛等”来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疗法:理筋类软组织手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及炎症的吸收等作用”,整脊类手法能通过调整病理性倾斜或旋转的椎体以及改善脊柱曲度来达到“扩大椎管内的有效空间、使突出的髓核变形、降低神经根张力等机理”来达到治疗目的。
硬膜外注射:能快速消除椎管内的无菌性炎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阻断疼痛恶性刺激循环,达到快速镇痛的目的。
05注意事项经常抬重物的患者:嘱病人六个月内禁止抬重物,三个月后可抬物体但不能是重物体,抬物体的姿势应是先下蹲,将物品抬起。避免腿直立依靠弯腰的力量抬物体,这样可引起再次的损伤。
办公室工作、伏案过久的病人或坐位过久的病人:嘱其避免久坐,每30分钟站起,活动一下四肢,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坐沙发时,可在腰后垫一薄枕,将腰部撑起,避免弓腰长时间坐在沙发上。避免长时间坐位看电视。
在做家务时,减少弯腰的动作,如切菜时可将砧板垫高,做家务感觉疲劳即应休息。
不要一只手提重物,使腰部用力不平衡。
个人清洁时,尽量使用淋浴,不使用盆浴,以免进出浴盆时地面较滑摔倒或扭伤腰部
询问家中是否为软床,建议使用硬床。
使用腰围的指导:出院后戴腰围的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月,时间过长会引起腰肌萎缩无力,疾病的恢复不利。
06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检查:对青少年或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在学校中应注意检查有无“脊柱特发性或先天性畸形”,如脊柱侧凸或椎弓根崩裂等,如果有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应该加强腰椎保护,防止进一步损伤。
改善劳动姿势、注意劳动保护、避免运动损伤:需要长期弯腰用力的工作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站立工作时增大一倍以上,例如从井中弯腰提水时压力可增加5倍,因此长期弯腰工作者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高,而长期从事坐位工作者较站立工作腰背痛的发病率高,因此坚持做工间操、工作时间变换体位、避免脊柱过度负载对于防止椎间盘退变很有意义。
正确的体姿指导:日常生活中不良的“坐、立、弯腰、举物等”姿势可引起椎间盘源性的腰背痛,这需要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
康复锻炼的指导:强有力的腰腹核心肌群可以防止腰背软组织损伤,腹肌和肋间肌锻炼能增加腹内压及胸内压,有助于减轻腰椎的负荷。推荐几种锻炼方法:核心肌群锻炼、游泳、太极拳锻炼。您可选择适合您的方法,运动量应以腰腿部无不适为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