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征是髓内有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于年始应用脊髓空洞(Sy—ring—omyalia)的术语予以定名。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脊髓空洞症不是单独一种病因所造成的一个独立病种,而是由多种致病因素造成的征群。其中大孔区畸形或梗阻是导致空洞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主要症状是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障碍以及长传导束功能障碍与营养障碍。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自身之退行性病变。髓既是以先天之精为物质基础,又得以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故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均可导致髓病。
脊髓空洞病因
01
肾精不足
《黄帝内经》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则脑髓生。”肾精不足,则不能生髓充益,可导致肾虚髓空,本病大都为先天性畸形所致,显系肾精不足是其主因。初起潜隐发病,待病,损脾肾,气血乖房,精髓为损,而病渐起。
02
脾阳虚衰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肾精赖脾阳健运而不断供奉,若脾失健运,精亏髓空,不得充养,髓失其用,且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不用,致使肌肉瘦削,松弛软弱,痿废不用,且脾阳虚衰,荣卫行涩,肌肤不仁,而酿致向痿之症。
03
津血失畅
肾精不足,脾阳虚衰是形成本病的主要病因,但肾藏精,精血同源,脾又生血统血,故肾亏常导致血虚,气虚鼓动力弱,又不能帅血而行,故肌肤既失营血之供奉,又因血涩不利,麻木益甚,而可导致指端溃破之症。且肾主水湿之开阉,脾主水湿之运化,脾肾两虚,津液之布输流畅失调,髓为之变。故津血失畅是由脾肾亏虚所致,亦是促使病变发展的因素之一。
01中药-御方生髓汤
采用御方生髓方剂,以脾、肾为根本,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生肌起痿,强筋壮骨为主要治则,采用人参、黄芪、全虫、龟板、当归等数十种名贵中草药,配伍千变万化,使肌肉萎缩,无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活血镇痛,清除人体组织器官内沉积的、有害的毒素,改善脊髓的病态肿胀,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免疫力。
通过人体五脏“祛邪排毒”,刺激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中枢系统,进行应激反应,促使丘脑下部-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产生“推陈出新”,恢复代谢平衡,达到治痿之目的。
END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