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两周,应象中医都会举行「华山论剑」的直播。有应象灸法的学员做一些中医知识的分享,有同门之间的讨论,更有李奕霖老师的点评。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围观~
本期分享的嘉宾是大家熟悉的助教老师邱悦。她分享和分析了她先生不当健身带来的严重后果;李老师也给大家从中医的角度讲解了,什么是“运”,什么是“动”,什么是肌肉应有的状态,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助教邱悦老师分享
胸肌!腹肌!马甲线!多么撩人啊!为了外形的俊美,现在有很多人通过控制饮食、服用增肌粉和练一系列的无氧运动,来达到这个目的,而我先生就是其中一员。
健身三年,得不偿失
3年前,我先生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健身。同时服用蛋白粉一类的营养品,并且改变饮食习惯,每天1-2个香蕉,晚上不吃主食,只吃蔬菜和肉类。因为白天工作比较忙,健身时间往往在晚上9点以后。做的都是一些短时间,高强度,大运动量的无氧运动,比如哑铃,平板支撑,深蹲,仰卧起坐等等。
这3年里,先生身体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①体形:
健身前:身高厘米,体重斤,并不胖,看起来比较匀称。
健身后:体重减轻10斤,练出了胸肌腹肌,看上去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给人很健康的感觉。
②健康:
健身前:很少生病,手脚是温热的,脾胃也很好。
健身后:从1年多以前开始,局部的肌肉开始疼痛,一开始是环跳穴周围,接着是腰疼,然后沿着督脉,膀胱经两侧背部疼痛。现在颈部也开始疼痛。晚上睡眠不好,偶尔起床时头晕。手脚总是冰凉,胃口偶有不适。
再从脉象上看,左寸细弱,左尺浮,说明他的心肾状态都不太好;右关非常弱,说明脾胃的状态也不好。
结论:
这些症状表明,他身体的阳气被消耗得很厉害,甚至还影响到了脾胃。
不当健身损耗阳气
李老师的课程里,贯穿了一个思想,就是重“阳气”。人从生到死这一辈子本身实际就是一个阳气从%减到零的过程。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意思是,阳气处于潜藏的状态时,能够养“神”;阳气处于正常的升降运动状态时,可以濡养人体的经筋。
精则养神:从应象中医本神的角度来说,阳气不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卧不安,所以我先生现在的睡眠质量变得不好。
柔则养筋:从应象中医“本体”的角度来说,阳气不足,经筋失养,则会引起肌肉和关节的不适和疼痛,我先生正是这样。
足太阳膀胱经正是“主筋所生病”,我先生出现的一系列的疼痛,都是沿着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发生的。这些症状,正是体现了足太阳膀胱经“是动则病”中的“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那么,为什么坚持了三年的健身运动,不但没有给身体带来健康,反而损伤了阳气,损伤了健康呢?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中说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是上古之人能健康地活到百岁的秘密,我先生正是违背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这两项,所以才造成了健康上不小的损伤。
食饮无节,起居无常
①食饮缘何无节?我先生每天都要食用1-2根香蕉,晚上不吃主食,多食蛋白质含量高的肉类,比如鸡肉,牛肉,还有补充蛋白粉。
从西方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主食就是碳水化合物,给人体提供热量和脂肪。因此很多健身的人、想减肥的人,会尽量少吃或者不吃主食。
但是“中医营养学”却认为,主食(五谷)是最重要的。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养”,是指化生气血,濡养脏腑,所以把五谷排在第一位。
五谷杂粮其实都是植物的种子。一颗小小的种子埋进土里,第二年春天它可以发芽,成长,壮大,最终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这一切皆源于种子里面具备的生命力(可称之为“生机”或者“阳气”),它浓缩了植物的精华。
从西方营养学的成分数据分析角度,是无法理解种子的“生命力”的。
假设有一片化学元素与一颗小麦种子完全一样的“营养片”,将它埋在土里,浇水施肥,不管多久它也不会生根发芽。因为它没有“生命力”。
同样,蛋白粉,增肌粉这些营养品也一样,他们也没有“生命力”。
而且脾胃弱的人吃下去后反而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因为他们属于精微物质,需要消耗大量脾胃的阳气去运化(所以我先生健身后,脾胃反而弱了)。当吃到一定数量时,脾胃阳气不够了,身体还会调动肾气,此时就会伤肾。
所以,将最具有生命力的“五谷”作为主食,华夏民族的祖先,具有多高的智慧啊!(点我复习:中医的“营养学”)
那每天都吃1,2根香蕉有没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也很大。
《本草纲目》中说香蕉:"甘,大寒,无毒",所以多吃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这也是我先生脾胃受损的原因之一。(其他水果也不应多吃,因为大多数水果对人体来说,都偏寒凉。)
②起居怎地无常?《素问·宝命全形论》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应该依从自然四季阴阳消长的变化,为活动的规律。
同样一日之内,也包含着阴阳的消长变化,我们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白天阳气充盛的时候去学习,工作,健身运动。在夜晚阳气衰微的时候,安卧休息。
我先生在晚上9点以后健身活动,这就是典型的起居无常,没有跟着阴阳的运动规律去走。在阳气该收敛的时候反而去运动,去激发阳气,使阴阳的升降失于平衡,则无法达到“柔”的状态以养“筋”,阳气该潜藏的时候不能潜藏,也不能达到“精”的状态来安“神”。长此以往,不管是对本神还是本体的损伤都非常的大。
《黄帝内经》开篇提到的养生关键,说起来只有简单几句话,但是现代人能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所以呢,今天分享我先生的健身经历,并不是想说健身不好,而是希望大家在运动健身的时候,能够辨明如何才是“法阴阳,和术数”的健身方法,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盲目的健身和改变饮食方式。
最后也希望大家都能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从而能够“度百岁,尽天年”。谢谢大家。
李奕霖老师点评
无论是声音,讲解的层次,还是表达的方式,邱悦老师讲的都非常好。相信初学者,或是有一定中医基础的朋友,应该都能得到很大的启发。
那么我就刚刚大家的提问来补充几点。
运动的目的:是“运”还是“动”?
今天的主题是“运动”。但对于运动,大家有很多的误解。
《说文解字》说,”动,作也“,”运,迻徙也”。
”动“是形容状态的,指没有静止下来,是相对于”静“而言的。比如,每天上班,赶公交,坐地铁,为了赶车还要跑步……这是”动“了,但没有”运“起来。
就养生而言,“动”肯定不是目的,让气机迻徙,气机流转起来,才是“运动”的目的。
往往是越高深的内家功法,就越强调对气感的体会。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导气的方法,但总体而言,都是从动作大的一些功法,往动作小的方向过渡,到最后可能只是坐着,气机就可以自如地流转,按照它本门的法门修炼,不需要外在形体动作的辅助。所以说外在形体的“动”,是为了辅助内在气机的“运”(迁移)。
这个过程,其实和中医治疗做手法一样,跟刮痧,艾灸或者敲梅花针一样,安神定志是非常关键的,心得静下来。有眼观鼻、鼻观心等等一系列要求,“精神内守”非常关键,做这些功法如果不能精神内守,就经常会出现气机的走偏,导致身上不舒服。
所以说,运动的目的是“运”,运的基础是内心的平静,是精神的内守。
你在赶车的时候,能做到气机的自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你的整个身体是非常紧绷的。
肌肉应该“软”还是“硬”?
健身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身体好,觉得自己有劲,手脚比较温暖,当他用力的时候肌肉能绷起来,放松的时候肌肉也能松驰下来。
如果健身练出了肌肉,却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平时也不能放松下来,这其实属于气机的不松懈,是不正常的状态。出现这种僵硬情况就说明身体的气机没有流转起来,没有达到运动的目的。
我大学时的一个师弟,练散打多年,身上的肌肉很明显。后来又跟一个老师练形意拳(形意拳是一个内家拳的拳法)。他每天只是很认真的练开肩、开胯,并没刻意的吃鸡蛋,鸡肉等高蛋白的食物,但力气越来越大,反应越来越快。身上的肉却越来越松软,类似脂肪一样的软,但他绷起劲来的时候,身上的肉却非常硬。
这才是健康的养生状态。
《灵枢.寿夭刚柔篇》说,“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就是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精气或者说元气,能相符合,这个人就是健康。但是如果内在精气不足,而外在的形体过于强大,这时就会影响到身体,甚至影响到寿命。
邱悦的先生就是这样的问题:外在的形体很强盛,内在的气血没有跟上,气机流行没跟上,身体还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因为聚集在局部的气血散不开,所以容易肌肉痛以及手脚发凉。四肢为诸阳之末,就是精气阳气最后才温养到四肢的末端。他这一系列的征兆,都是由于他内在精气的不足,而外在的形体过于强大。
真正的健康:形气相符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是由肉体(形),精气(气),本神(神)构成的。
《黄帝内经》里没有特别完整的论述“形、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西汉的《淮南子》里提出了一个论点,和《黄帝内经》很接近:“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这个比喻很形象,把身体(肉体)比作一个房子,精气要充满这个房子,而神才是真正的你。当房子太大而精气不足的时候,就非常容易生病。
①房子越大越好吗?举个例子,一幢平米的独栋别墅,却只住了两个人,那这两个人身体应该都不会好的。
房子的空间,需要消耗人的“能量”来填充。有点类似于房间越大,配备的空调的“匹数”就需要的越大。古代有句话叫“屋大人少切莫住”,所以连皇帝的卧室都不会超过10平米。
这个道理放在身体上也是一样的。
比方说,你的精气只能灌注一个很瘦小的身体,但你却非要练出一个看起来很结实很强壮的形体,这种形体对于你身体的负担是非常大的。
说到底就是:“房子”太大了,他的精气不够,承载不了。
②孩子不发育一定是坏事吗?再举个例子,我有个小病人,从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诊断为一型糖尿病,一直吃降糖药。因为身体发育缓慢,还打过两次生长素。现在都十几岁了,骨骼还和7、8岁的小孩一样,也没有第二性征的发育。
我跟孩子家长说,其实孩子身体没发育,外在的形体没变化,骨骼没变化(皮肉络筋骨,骨骼是形体的一部分),这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
孩子十几岁了连骨头都没有变化,这是不是问题呢?的确是问题。但是治疗绝对不能是,用外在的比较强力的手法,甚至用生长素直接去刺激孩子发育。
他不发育是因为内在的精气(或者说元气)亏虚的太厉害了。这些精气维持脏腑之间气血的正常运行,都很不容易了,如果再用来发育他的身体,那这个孩子会出现很严重的疾病。
“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所以说我们健身、养生的目标,应该是追求“形气相符”。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重视数据,因为觉得客观可见,甚至很多人还恐惧西医的数据。刚才还有位朋友提问到:“邱悦老师的先生去看过西医吗?有点像强直性脊柱炎”。那么西医检查的数据指标绝对重要吗?真正好的医生又是怎样治疗疾病的呢?更多精彩直播内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听。
疾病快查
断食活动感冒便秘胃痛扭伤祛湿立夏长高过敏牙龈萎缩小腹赘肉外耳道湿疹宿醉脐贴失眠
王孟英大米小麦荞麦薏米蜂蜜山药绿豆
还没有你想要的内容??进入吧!让助教老师帮助您↓↓↓
阴阳应象灸法
来自中医大夫的生活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