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ChiariⅠ型畸形是指小脑扁桃体向下突入到颈段椎管内,偶有脑积水。拥挤的枕大孔区(ForamenMagnum,FM)可能压迫疝出的小脑组织,限制颅颈交界区正常的脑脊液流动,从而导致一部分ChiariⅠ型畸形患者伴发脊髓空洞。因此,脑脊液循环受阻是产生空洞的可能原因之一,但是,何种程度的脑脊液循环梗阻才会导致脊髓空洞的产生呢?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医科大学的DavisG.Taylor对此问题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并于年2月发表在神经外科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ofNeurosurgery》。
研究目的
明确蛛网膜下腔空间缩窄是否与ChiariⅠ型畸形的脊髓空洞发生有关。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至年在弗吉尼亚医科大学接受ChiariⅠ型畸形后颅窝减压术的68名患者。调阅患者水平位T2加权的MRI影像,定位至枕大孔平面和椎管最狭窄平面(图1),先将椎管轮廓、脊髓轮廓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轮廓进行手工勾勒,后期再通过分析灰度值进行自动矫正。计算水平位MRI影像上蛛网膜下腔的面积占该平面椎管面积的比率(图2),以此衡量脑脊液循环受阻的情况。
研究结果
26名患者在术前已有脊髓空洞,与没有脊髓空洞的患者相比,有空洞的患者在枕大孔区的蛛网膜下腔空间明显缩小(蛛网膜下腔面积占比为13%vs19%,p=0.)。为进一步平衡数据偏倚和混杂因素,根据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和年龄进行样本倾向性匹配后,结果显示:空洞患者的蛛网膜下腔依然明显缩小(12%vs19%,p=0.)(表4),该结论与未匹配的数据分析结论一致。进一步对比空洞缓解和未缓解患者的蛛网膜下腔空间大小,发现前者明显大于后者(23%vs10%,p=0.)。
研究结论
枕大孔区和椎管最狭窄处(MostSevereStenosis,MSS)的蛛网膜下腔空间缩小,是ChiariⅠ型畸形患者伴发脊髓空洞的主要原因。手术干预后,原本受压迫的蛛网膜下腔空间能否复原,是关系脊髓空洞缓解与否的关键因素。
原文图1(A-B)选取枕大孔区平面的水平位和矢状位图像,(C-D)选取椎管最狭窄平面的水平位和矢状位图像
原文图2(A)原始图像,(B)椎管轮廓,(C)椎管内脊髓及小脑扁桃体轮廓
原文表4枕大孔区平面(FM平面)及椎管最狭窄平面(MSS平面)蛛网膜下腔面积占比(数据经过1:1匹配)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