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12寰枢椎脱位恐瘫痪,3D打印让手术

寰枢椎为颈椎第一和第二节的简称,位于颅颈交界区,是连接生命中枢的枢纽,当其发生脱位可引起延髓、高位颈脊髓受压,严重时四肢瘫痪、呼吸衰竭。因其致残、致死率高,发病时须及时诊治。

近期,医院脊柱外科,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为一名寰枢关节脱位,并颈1/2平面椎管严重狭窄的患者,开展枕颈融合、后路内固定、椎管减压、脊髓粘连松解、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中,3D打印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该手术的科学性与准确度。

▲术前

“先是手握不住筷子,后是走不动路,一个颈椎病咋能这么严重…”家住蓝田县63岁的冯先生,1年多前出现颈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持物不稳等症状,最后发展为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医院诊断为颈椎病。尝试多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同时症状却日渐加重。

病情每况愈下需要人搀扶的冯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求治。脊柱外科检查发现:患者寰枢椎后突畸形;枢椎软骨联合分离;寰枢关节前后脱位;并导致脊髓严重受压。若不果断处理或术中稍有不慎,患者将四肢瘫痪或因呼吸麻痹而失去生命。同时,还发现患者患有窦性心动过缓、肺间质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缺血性脑梗塞等多种复杂基础疾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寰枢椎解剖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血管和中枢神经从中穿过,算得上脊柱外科手术中风险最高的部位,对技术要求极高。且传统的经口咽入路和颈前咽后入路的前路松解手术创伤大,切口及咽部并发症多,常需要进行气管切开,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脊柱外科陈治副院长解释。

患者脊髓受压,节段较高,风险大,面对如此棘手的疾病,科室反复会诊讨论。最终制定了创伤小、好恢复的寰枕融合、后路内固定、椎管减压、脊髓粘连松解、取髂骨融合术的手术方案。

▲术后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私人订制”了颈椎3D模型,1:1地还原出患者颈椎的高度、长度、宽度,以及解剖关系,精准地呈现了患者椎体和神经等状况,帮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病情,精准治疗。最终,手术在3D打印技术的辅助下,顺利完成,术中3D模型对指导螺钉的置入起到了关键作用,寰枢椎复位固定良好。术后,冯先生的上下肢麻木、无力症状有显著改善;术后5天,即可在助行器辅助下自行下床行走。

脊柱外科陈治副院长介绍

“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有利的补充,我们提前将患者的骨科数据传入电脑,经数据转换后,经先进的3D打印机完成骨骼的1:1打印模型。这样,术中、技术要点均可在术前进行预演,以更直观的了解病变部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

目前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治疗,腰椎、胸椎、颈椎等骨科手术都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个体化设计治疗。其最大特点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让手术更加安全、精准。24小时骨病-

科室简介

脊柱外科在文益民院长、陈治副院长的带领下,对颈椎、腰椎、侧弯和脊柱感染,脊柱肿瘤疾病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逐步确立诊疗和科研优势,每年完成各类脊柱外科手术余台。在国内及西北地区享有盛名,一床难求。开展脊柱类疾病的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治疗阶梯治疗方案,并且各个治疗方法均居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承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胸腰椎骨结核,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脊柱后凸畸形、脊柱侧弯、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等脊柱疾病的诊疗工作。

特色诊疗:能出色完成脊柱脊髓损伤、脊柱退行性变、脊柱结核、滑脱、肿瘤以及脊柱畸形相关的各类手术,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形成了从非手术→微创手术→手术治疗一整套系统有效的立体治疗体系,是目前省内治疗脊柱疾患方法最全面、技术最成熟的专业科室之一。科室与国内外顶尖脊柱微创专家建立有交流机制,并共同创建了中德脊柱微创中心。

来源:我院原创稿件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gr/4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