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科普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组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导致对称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为一种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SMA患者的典型变现是肌无力、肌张力低、肌萎缩,正常站立、行走等运动功能受限等,运动发育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甚至无法完成如咀嚼、吞咽、呼吸等一些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动作,但智力发育正常。

任何年龄、种族、性别的人都有可能患上SMA,SMA新生儿发病率在1/–1/,SMA产前携带率为1/35-1/50,家庭高危率约1/。据统计,中国约有30,,SMA携带者。一旦两位携带者婚育,每一胎都有1/4的概率生出SMA患儿。

临床表现

SMA的不同临床表型,主要由于SMN2基因的修饰作用。年,国际脊髓性肌萎缩症联盟正式确立了SMA的分类方案,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和运动功能,将SMA分为Ⅰ、Ⅱ、Ⅲ3个型别。后来,又增加了Ⅳ型和0型。

SMA致病基因

为什么同样是SMA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呢?

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最常见的SMA是由于染色体5q上存活运动神经元1基因(SMN1)的两个拷贝中的变异/缺失引起的。

SMN1有个孪生姐妹——SMN2,它们的基因序列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在第7号外显子上发生了一个碱基的替换。

但就这一个碱基的差异,使转录后SMN2的mRNA少了一段,产生的是长度缩短、功能不全的SMN蛋白。不过,也有一小部分(约15%)SMN2基因可以转录出完整的mRNA,产生完整有功能的SMN蛋白。

所以,当患者的SMN1基因缺失时,就只能依靠SMN2基因表达的蛋白了。当SMN2基因表达的蛋白不足以维持生命所需,就会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

研究发现,SMN2基因的拷贝数越多,患者的症状就越轻。Ⅰ型SMA患儿的SMN2拷贝数以2或3拷贝者居多,Ⅱ型以3拷贝者居多,Ⅲ型以3或4拷贝者居多。SMA的治疗

目前针对SMA治疗的药物并不多。

一种是针对SMN2基因,可以改变SMN2基因的表达,让SMN2基因成功合成了正常的SMN蛋白的药物Spinraza(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此药可以显著延长患儿寿命,改善患儿运动能力。但该药需长期维持,且因价格等因素,药物普及性仍不高。

另一种很有希望的疗法就是基因治疗。这种疗法利用一种病毒载体将SMN1基因递送至运动神经元,诱导SMN蛋白持续快速表达,以此来缓解疾病症状,一次静脉注射即可达到终身治疗效果,但仅适用于Ⅰ型患儿,且价格高昂。

因此预防SMA、及早发现SMA胎儿,并终止妊娠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SMA是两岁孩子的头号杀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gr/12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