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徐立芃在不到一岁的时候被诊断为进行性脊髓肌肉萎缩,医生曾担心他活不过6岁,但在家人的照顾和坚持下,一天都没坐进高中教室的徐立芃,在高一期末考试夺得全年级第一。
我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浙江龙游县,今年17岁的男孩徐立芃跟同龄人很不一样,他的身体从出生开始就一天天失去力气,最早是不能站立,慢慢地,到现在连手都抬不起来。
徐立芃患上的是“脊髓性肌萎缩症”,得了这种病的人,会逐渐出现严重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导致身体无法正常行动。
年,徐立芃成功考上了龙游县横山中学。
读高一的他,因为无法去学校上课,平时只能在家中自学,班主任老师每周五到家中来为他辅导功课,爷爷会定期把作业送到学校请老师批改。
努力之下,徐立芃不但保持着与学校同学们一样的学习进度,甚至成绩还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让徐立芃感到自豪的是,去年底的学校联考,他考了全年级第一,这让他对自己和未来更多了一份信心。
徐立芃
我希望实现我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受其他人的帮助,或者说靠其他人的同情心之类的,我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不但可以让自己能够愉快地生活下去,还能帮助到其他人。
爷爷奶奶不放弃爱是莫大的鼓励
年,不到一周岁的徐立芃被确诊患上了“脊髓性肌萎缩症”,全家人带着他几乎跑遍全国,到处寻医问药,然而得到的答案却是,孩子最多只能活六年。
那时徐立芃的父母都在金华市工作,爷爷奶奶主动提出,把他带回龙游老家照顾,父母隔段时间回去探望。然而三年后,面对“是否要再生一个孩子”的矛盾,徐立芃的母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离婚之后,徐立芃的母亲去了海南工作,父亲徐旻也在几年后重新组建了家庭,有了第二个孩子。照顾徐立芃的重担,几乎完全落到了爷爷奶奶肩上。
6岁那年,徐立芃的病情急剧恶化,医院甚至开出了病危通知单。在爷爷奶奶的坚持下,积极治疗让濒临绝境的徐立芃挺过了难关。病情好转之后,看着六七岁的孙子,爷爷奶奶又作出了一个决定,让他去上学。
徐立芃爷爷徐竹生
我讲,社会上的人是千条路,万条路,读书不是唯一的一条路,我说你就不一样了,你是千条路,万条路,读书是你唯一的一条路,你没有知识,你就不能创造财富。
为了全身心照顾读书的孙子,爷爷徐竹生关闭了经营多年的小工厂,成了学校里最特殊的陪读家长。初中后,徐立芃的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弱,医生不建议再去学校上课,从此,他便开始在家里学习。而爷爷奶奶长久以来的乐观和坚持,早已让徐立芃能够坚强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徐立芃
火箭升空的时候,尾部有好几节助推器来提供动力,我的爷爷奶奶是第一节助推器,也是给我动力最大的一节,他们的坚强成就了我的坚强。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在新生儿中的患病率是六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但在正常人群中的携带率是35分之一到50分之一,所以又被称为常见的罕见病,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避免办法就是基因筛查。
虽然医生对患者的情况判断往往不乐观,但在全球范围内,都不乏激动人心的病例,他们不仅活过了医生所断言的“大限”,还拥有丰富而精彩的人生,有的收获了爱情,有的写得一手好歌词,有的甚至还成了旅行家,他们无一例外是和徐立芃一样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人。
除了努力读书,真的没有其他路可走
有不少同学都觉得,不是只有靠上学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我能做兼职还能去摆摊……但现实却是,很多人除了上学,真的是没有其他的路能走了。
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
现在的社会现状,混在最底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读过书的,那些成功的人真的是万里无一,而且依靠他们的情商,读不读书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你读一万年书,也拼不过一个韩寒,但是他不上学,却比我们学的还要凶猛。
很多人说现在阶层板结了,其实此前更板结。所以高考才真正的结束了那种板结。让不管是什么身份,你如果分数靠谱,就总能往外走。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这是非常事实的东西。尽管高考有很多毛病,但起码现在还是最公平、最给人希望的一条路。
但是孩子们不这么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上不了大学也没什么,将来肯定也能干出个样子来,不一定会比那些考大学的同学混的差。
孩子,你是哪来的自信?不考试,不上学,你还有多少东西可拼?
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
虽然很多人认为考试制度不合理,一考定终身,让孩子失去了乐趣,失去了自由,也限制了创造力。
可是,正是考试,让大多数孩子拥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你出身如何,长得怎样,父母是谁,只要你成绩足够好,你就有机会上好的大学,长更多的见识,认识更多的人,过上相对好的生活。
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很多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一环。
每次同学聚会,说起这些年的经历,虽然大多数同学并没有过上想要的理想生活,但无例外的认为,是高考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不管上的什么大学,后来找了什么工作,是高考让自己看到了更大的可能,也是高考让自己一直相信,努力了总会有一定的回报。
诚然,那些高考失败或者没有参加高考的同学,也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相对于上大学的几率,要小太多。
如果有考试这样一个现成的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不拼尽全力去试试,非要绕远路呢?
看不上考试,你的优势在哪里?
有的孩子,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认为即使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不好,自己也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这种自信来源于什么?是综合素质还是你的见识?
作为大多数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不拼考试,你要跟人家拼素质和见识,你的底气在哪里?
考试都考不好,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行!
考试是一个筛选机制,在这条道路上,必然有人闯过去,有人闯不过去。
有人说,我天生不适合学习,但我别的方面能力突出,我善于经商、我情商高等等,我以后的发展机会也很大。
一个人学习不好,更多的体现了他的综合能力,比如他的耐力、他的意志、他的学习习惯、他的反思能力、他的抗挫折能力,用天生适不适合来作为借口,恐怕不大合适。
毕竟,拿出十多年的时间专门进行学习这件事,在这件事上你表现的很差,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其他方面就能行。
以前,我们天真的认为,学习好的都是书呆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可是,后来我们发现自己错了。
大部分学习好的同学不但不呆,而且其他方面也表现的很突出,他们把学习力运用到了各个方面。
我们越来越发现,不但学习拼不过人家,在其他方面也远远的被落下。
不少人在谈论学习无用论,但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差生,在每个人的内心里,还是觉得学习好不会有错。
考试,在我们看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最值得去拼的一件事。
虽然,在一些人那里,考试不一定是最好的路,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它是。孩子,希望你在最该学习的年龄,努力去拼一拼,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高中生应该知道实现的世界
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不愿意读书,就去这四个地方看看: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
去看看这4个地方的人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抽什么烟、是什么样的素质。没错,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但大家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真的会有不同。想想自己未来想成为哪一类人。
去看众生百态,然后选择想过的人生,这样才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才会发自内心地付诸实践。
之前一位河南的农民工在河南省实验中学暑期施工时,写在黑板上的一番寄语: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
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这就是现实,这里面饱含着一个过来人“我本可以”的酸楚。
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家长总把自己的苦和痛藏起来,只给孩子看最好的一面,给孩子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东西。其实,我们应该把残酷的现实和成年人惨痛的教训告诉给孩子,如果可以,让他们亲眼去看一看,切身体会一下,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这世界本不公平,这世界又异常公平,你得到的,其实都是应得的,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尽早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去努力和追求,才能让他们真正明白,当下的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
墙的
右下角点个“在看”,祝小伙伴们被心仪学校录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