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3椎间盘角度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不良

白癜风症状 http://www.t52mall.com/m/
研究背景: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治疗中,完整的影像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颈椎矢状面不平衡、T1斜率升高、脊柱后凸参数等与临椎疾病、残疾、生活质量下降有关。然而,对C2-3椎间盘角度及其与术后结局的关系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各种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变量,以探讨哪些因素与术后不良事件相关。我们假设,除了先前定义的颈椎定位变量外,C2-3椎间盘间隙的角度增加可预测术后不良事件。—

“研究目的

研究C2-3椎间盘角度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研究方法:对年至年接受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术前和术后的x线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采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逐步变量选择法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研究共包括名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57/),术后C2-3椎间盘角、C2-7SVA和C2-7Cobb角与不良反应显著相关。将术后C2-3椎间盘角度纳入分析中,可对不良事件作出最佳预测。术后有不良反应的患者术后C2-3椎间盘角度平均为32.3°±17.2°;无不良反应的患者术后C2-3椎间盘角度平均为22.4°±11.1°(p0.)。

结论:在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回顾性分析中,作者发现C2-3椎间盘角度与术后不良事件有显著相关性。他们建议将C2-3椎间盘角度作为颈椎矢状面定位的附加参数,并预测手术结果。术后C2-3椎间盘角>32°发生术后不良事件可能性较高,如果C2-3椎间盘角度小于32°且近似于于与地面平行,则术后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可能性较低。

TABLE2.术前术后平均矢状位角度参数测量

TABLE3.发生术后不良事件的患者和未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之间的术前和术后比对测量

TABLE4.多变量回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zl/5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