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霍金他是人类与不幸命运抗争的象征

任何一个伟人的离开,都让在世的人们感到无所适从的恐慌和不安。这是他伟大之处,被从未打过照面的人们依赖。——Nathen

知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他为何这么有名?又有多少成就?

专家总因言多而失,霍金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其言论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不说世界闻之一震,起码也是举足轻重。

可是出现频率太高,而又给不出科学依据的话,再有名望的人其声誉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就像一个祥林嫂,总是重复那一段悲惨过往就会让人越来越丧失同理心。因此,现在甚至有人用“开炮”来形容霍金目前频繁发言的状态。

然而,换一种正确的认知,其实可以理解是霍金正在慷慨地分享他对世界的观察,并提出关于世界所面临问题的警告,而且,对于霍金以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追求真理这样的做法,人类是应该怀有敬意的。

霍金是渐冻症患者

为何?先从这“身残志坚”说起。首先说明一点,霍金对于残疾这个是讳莫如深,“不愿对恶疾低头,甚至不愿接受任何帮助。”也许并不是每个身体有恙的人,都会对自己的疾病是接受的态度,霍金就“最喜欢被视为是科学家,然后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视为正常人。”

但即使如此,霍金也还是一个患有恶疾的人,这是不能改变也不可忽略的事实。

要知道霍金患有的是一种可以称得上“不治之症”的疾病: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也就是我们传说中的渐冻症。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形象来说,就是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等症状。

患这个病的人可能先出现吞咽困难,进而讲话困难,然后四肢肌肉慢慢萎缩,变得无力,甚至呼吸衰竭,最终不治。总之,在霍金被确诊的时候,所有的医生都下了相似的判决:活不过几年、几年内致死、绝症。

霍金希望被视为正常人

霍金能活到现在,就是一个奇迹。

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逝世年忌日的当天,也就是年1月8日,有万千个小孩子出生了。而谁也没想到,出生于英国牛津的霍金,将遭遇一辈子跟随的疾病。

在霍金就读剑桥大学研究院时期,霍金的身体已出现了渐冻症的症状,他变得越来越笨拙,时常不知缘由地摔跤,划船也变得力不从心,还从楼梯上摔下来,造成暂时的记忆力轻微丧失。然后开始讲话含糊不清……直到21岁时,被诊断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只有两年好活。

爱情给了霍金重生的力量

一个正直21岁青春期的少年,被一纸诊断了余生,这是多么痛的打击。中国作家史铁生在壮年时遭遇不幸,用了很多年才想通,最终写出很多有价值的作品。看来伟人都有一个相同点,一个我们平时讲了千百遍却不期望不要发生一次的道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21岁意识到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的霍金,也经过一阵子消极的日子。他觉得自己可能都活不到完成毕业论文了,他在《我的简史》里承认,在其病症还未得到诊断前,他对生活极为厌倦,总觉得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我患病的一个后果就是把一切都改变了。当你面临夭折时,你就意识到生命是值得过的,因为有很多事情等你去做。”

这一切,直到与简定终身。霍金后来感言,这改变了他的人生,给予他生活的动机。霍金的这句感动并非是空穴来风,他用理科生理智的心态看待这一切:定终身后要有工作,要有工作就要先毕业,先毕业要写论文……原来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突然有了价值。霍金表示,因为婚姻,“令我惊讶的是,我发现我喜欢用功。”

霍金与简

如果说这一份爱情中有感动人心的力量,那么,简可谓是真正给了一份大爱。因为,她并非是简单的相夫教子,而是用一份大爱、30年的陪伴、三个孩子的行动,给世界保护了一个天才。

在婚后,霍金才开始在学术方面突飞猛进,其宇宙学研究,特别是关于黑洞辐射机制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zl/11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