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种罕见病都是不治之症,呼吁更多支持

年2月28日是第十五个"国际罕见病日”。

“社会支持不足,误诊率高,就诊困难,治疗难,治疗费用昂贵,这是大多数罕见病患者所面临的困境。”医院医学遗传科/儿童遗传病诊治中心俞丹教授表示,“但不是每一种罕见病都是不治之症。”

俞丹教授现任全国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全国发育行为学组青年委员、四川省癫痫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负责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课题、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卫健委项目、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等科研项目;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近年来,她接诊了很多罕见病患者,包括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戈谢病、糖原累积病、黏多糖贮积症、低磷性佝偻病、肝豆状核变性、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尿素循环障碍等等。

俞丹教授表示,中国罕见病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群体坚持不懈地自助自救,更离不开临床一线医生的长期努力。有些患者因为诊断清楚,早期接受到了特异的治疗,效果比较好,我对这些患者家庭感到开心,但是更多的是,深刻体会到了患者在求医过程中的艰辛,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不易,也对自己从事的罕见病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俞丹教授特别提到一个患者:她患的是脊髓性肌萎缩症,在幼儿期就已被诊断,现在已经快18岁了。她以前都没有接受特异的治疗,是因为以前没有药物可用,后来好不容易盼到药物上市,天价的价格又使这个家庭没办法承受。“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药物已经进入国谈(国家医保谈判),药物价格下降的明显,那么,孩子已经可以接受这种药物治疗,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早期被诊断,能够有机会接受到特异的治疗,改善他们的愈后,改善他们的将来。”

俞丹教授提到罕见病大多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在婴幼儿期就可能发病。由于罕见病的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多样、确诊困难,所以,罕见病的误诊漏诊率特别高。30%以上的罕见病患者可能经过5~10名医生的诊治后才能确诊。另外,从事罕见病专业的医生,比罕见病患者更罕见,这也加重了患者的就医困难。

俞丹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发布和相应的政策的实施,罕见病受到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zl/10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