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椎椎弓骨折的治疗与预后

枢椎椎弓骨折与一般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包括颈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吞咽不便、头颈不稳需用双手托扶以及颈肌痉挛等。

★导致枢椎椎弓骨折的病因

  一、常由于颈部仰伸暴力造成。此型骨折的暴力方向多来自下颌部,以致引起颈椎仰伸,

  二、颅骨可因直接撞击第1颈椎后弓,并传递至第2颈椎后弓,而在第2颈椎椎弓根部形成强大的剪应力,当其超过局部骨质承载负荷时,即引起该处骨折。

  三、仰伸暴力继续作用下去,将会相继造成颈2~3椎节前纵韧带断裂、椎间隙前方分离,以致寰椎压应力增加,并可出现骨折,终引起高位颈髓损伤,并波及生命中枢迅速死亡。

★枢椎椎弓骨折的临床表现

从临床的角度来看,一般是根据颈椎的稳定与否将其分为稳定型及不稳定型。下述的Ⅰ型属于稳定型,Ⅲ型为不稳定型,Ⅱ型中除少数韧带损伤较轻者外,一般亦多属不稳定型一组。

  Ⅰ型(度)

系双侧椎弓根骨折,骨折线位于关节突关节的前方,主要引起第2颈椎椎体与后方的关节突、椎板与棘突之间的分离,二者间距约2毫米。对椎管内的脊髓组织一般不形成压力,因而少有同时伴发脊髓损伤者。

Ⅱ型(度)

  为在前者基础上暴力进一步加大,不仅骨折呈分离状,且多伴有成角畸形;前纵韧带或后纵韧带断裂,或是二者同时断裂;颈2椎体后下缘可被后纵韧带撕脱出现撕脱性骨折。且骨折端分离程度较前者为大,一般超过3毫米,或成角大于11°。

  Ⅲ型(度)较Ⅱ型损伤重

  不仅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同时断裂,且双侧关节突前方骨折的错位程度更为明显,甚至呈现椎节脱位状。此时,一般伴有椎间盘及纤维环断裂,并在第2颈椎有三个部位的损伤:

(1)椎弓根或椎板骨折。   

(2)双侧关节突半脱位或脱位。

  (3)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断裂,致使第2颈椎椎体半脱位或脱位。

★枢椎椎弓骨折的诊断

枢椎椎弓骨折在X线侧位及斜位片上可获得清晰的影像,对骨折线显示不清的无移位者,可加摄体层片或CT片。伴有脊髓神经症状的病例则应行MRI检查。

  1.外伤史

  多为是来自下颌部朝后上方向的暴力,并可从局部皮肤擦、挫伤等情况推断。

  2.临床表现

  以颈部症状为主,有头颈分离感,患者喜用手托头;应注意,约有15的病例可以有脊髓症状。

  3.影像学检查

  在X线侧位片及斜位片上可获得清晰的影像。对骨折线显示不清的无移位者,可加摄体层片或CT片。伴有脊髓神经症的病例则应行MRI检查。

★枢椎椎弓骨折的治疗方法

  1.骨折无明显移位或易于复位者(多属稳定的Ⅰ型),可卧床牵引2~3周后,行头-颈-胸石膏固定6~10周。牵引时头颈应取前屈位;但对已形成前屈成角者,则应先行水平位牵引,而后略加仰伸。亦可选用头环支具固定。

  2.骨折移位明显者先行复位。多取后路直视下开放复位,并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也可先行颈前路开放复位及颈2~3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其术式包括CHTF固定术、颈椎钢板螺钉固定术及植骨融合术等。

  3.过度牵引者十分少见,实质上这是脊髓牵拉性断裂的前临界状态。在治疗上,早期病例可放松牵引使其恢复原位;超过3个月以上者,应采取减压+原位固定融合术。

  4.伴有脊髓损伤者多为合并中央症候群的病例,并按该种损伤处理。

★枢椎椎弓骨折的预后

  1.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防治本病的关键。

  2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需注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从被动锻炼开始,逐步用主动锻炼代替,促使肢体保持佳状况,提高康复后的生活质量。

  3.由于本病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时需与腹腔脏器损伤相鉴别。

  4.另外还需注意,脊柱骨折脱位,爆裂骨折,发生脊髓水肿,出血和断裂的概率较高,单纯性压缩骨折发生脊髓损伤概率较低,但仍有并发脊髓损伤,甚至有的脊柱没有发现骨折却有脊髓损伤。

  5.因此当临床症状严重但与X线,CT检查不相符时,应及时作MRI检查,以观察了解脊髓情况。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遗传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yz/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