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案例
15岁男孩,手抖到连筷子都握不住,病史2年,到全景行MRI检查。
屈曲位MR提示:颈髓受压变扁,髓后蛛网膜下腔增宽,硬膜外间隙可见迂曲扩张静脉丛。
诊断: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什么是平山病?
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又称平山病,是一种青春期起病、以上肢局限肌肉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于生长发育高峰时期起病,好发于亚洲14~24岁的男青年。
临床症状
1.主要表现为上肢远端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呈不对称性,以前臂尺侧肌萎缩为显著;也有部分患者累及上肢近端,典型形态呈“斜坡样”改变,且以右上肢多见;
2.也有10%患者双侧上肢均受累,双侧受累是一种严重的临床亚型;
3.上述症状通常在寒冷时加重(病人通常会说冬天“特别没力气”、“抖得厉害,拿东西掉下来”)通常不伴有感觉的减退[1]。
4.患者通常无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表现,也无锥体束征、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说明除以上症状外,平山病其余生理功能均正常,足以表现出其“良性”的特点。
平山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动力学、生长发育、硬脊膜压迫、运动神经元病、种族遗传、免疫学等因素有关。由于起病及进展隐匿,早期临床表现与运动神经元病极为相似,因此,平山病早期确诊率较低,患者往往无法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尽管平山病预后明显优于运动神经元病,但缺乏及时的有效治疗,也同样会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肌肉萎缩,进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如何诊断平山病?
平山病的确诊是需要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颈椎屈曲位MRI检查。
①神经电生理检查:常规肌电图一般提示局限性(多为C7-T1节段)神经源性损害:萎缩肌均有纤颤电位或正尖波,少数可见束颤电位。
②颈椎屈曲位MRI是诊断平山病必不可少的检查。
颈椎屈曲位MRI证实,在颈椎屈曲状态下平山病患者存在典型的“膜-壁分离”现象,是诊断平山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屈曲位MR检查通常会发现颈髓受压变扁,髓后蛛网膜下腔增宽,硬膜外间隙可见迂曲扩张静脉丛。
对发病年龄在青春期的患者,尤其是男性,当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进行性肌肉萎缩与肌无力时,临床应高度警惕平山病,MRI采用自然位结合过屈位MR平扫+增强检查,即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景哥提醒
如果确诊是平山病的话,预后是比较好也不用太担心。提醒青年朋友,除了做作业低头的动作比较多以外,长期的玩手机,容易导致这这种颈椎的损伤,会加重这种病情,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可能要适当的注意一下。
参考文献:
[1]HirayamaK.JuvenileMuscularAtrophyofDistalUpperExtremity(HirayamaDisease).InternalMedicine,,39(4):-
*说明:以上均为健康科普内容,未经作者及相关权利人许可,不得商用。
*文中案例为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内容审核: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科教部副主任曾玉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