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41澳元(折合人民币元)一支的药,国内竟然要70万?
近日,广东一母亲欧阳春兰因质疑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定价过高”,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该药的采购方式和国内定价依据,引发众多网友的 据了解,该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下称“SMA”)的特效药,一针售价为69.7万人民币,每过几个月就得注射一次,且完全自费,有的患者还需终身用药。
年诺西那生钠在中国获批,目前已经布局40多个国家地区。其背后的研发生产公司——渤健生物则通过该特效药赚取了21亿美元。
可这样的“天价药”却随后被网友扒出,存在与别国的差异化价格问题:在澳大利亚只需要41澳元。
如此大的价格反差引来众多网友质疑。救命药为何卖到70万一针?医保为何不能报销?不同国家市场定价为何差距这么大?
41澳元的真相
7月31日,自媒体“黑土影像”发布了一篇《特效药5毫升70万元,父亲瞬间绝望》的文章。
文中写到一个1岁男孩身患SMA,在icu内奄奄一息,要想活下去,只能靠特效药诺西那生钠。可一支70万元的价格,让本不富裕的家庭彻底绝望了。
“父亲在塑料厂打工,母亲没有工作照顾小孩,双方老人动用了所有人脉去借钱,最终还是支撑不下去。”
自媒体发布的求助信息,目前尚未证实
小孩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也让“天价药”诺西那生钠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随后不少网友声援,要求放低药物的价格门槛。
但真正引发广泛 不少人质疑称,为何会国内外的价格会出现如此差异?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欧阳春兰也正是看了这则消息,才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要求,公开该药采购方式和国内定价依据。
对此,该特效药研发生产公司——渤健生物于8月6日发布声明称,“41澳元不是诺西那生钠在澳大利亚的价格。药品价格和药品报销后患者自付费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据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网站的公开信息,诺西那生钠已被纳入药品福利计划,药品的政府采购单支价格为11万(折合人民币54.97万)澳元,患者自付费用为41澳元。
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患者自付的41澳元,是医保报销之后的价格,代价则是澳政府每年需要为此支付2.41亿澳元;但该药物在国内并未进入医保报销目录,也未能有资格参与国家医保谈判,所以价格为70万元。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图片来源:美通社
事实上,治疗儿童罕见病的诺西那生钠在全球都是“天价药”,多数国家或地区则会选择对当地居民给予不同程度的医保报销,且名额有限。
在美国,该特效药售价为1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7万元)一支,首年需要注射6次,治疗费用约75万美元,第二年的费用降低一半至37.5万美元。
此外,相对于诺西那生钠这种需要每年反复多次注射药物,诺华公司旗下的Zolgensma药剂则宣称一次即可完成治疗,但该药定价也被视为"天价",高达万美元(约合人民币万元),且仅在欧盟、美国等地上市,被日本称为“国内最贵”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中国虽然属于“自费药物”,但也有相应的慈善赠药项目(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
在自付第一针的费用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赠送后三针,而从第五针起,就变为买一针赠送一针,每隔4个月打一针。
也就是说,后续患者需要每八个月花70万,才能维持住药效。这对于普通家庭仍是难以承受的,赠药项目帮扶仅仅是杯水车薪。
随着41澳元真相被揭开,其背后高价救命药却用不起的现状仍未解决。
花上千万去拯救一个孩子
“活不过两岁是SMA-I型患儿的大现状。”国内首家 从数据来看,目前全国有多个SMA患者。“而这只是冰山一角。”邢焕萍补充道。
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又被称为"婴幼儿遗传病杀手"。患病儿童由于运动功能受损,导致不能坐立行走,甚至出现呼吸、吞咽障碍,重症者的生命里程不足两年。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英文名称Spinalmuscularatrophy,图源《新医学》杂志
在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上市之前,SMA可以说是无药可治,国内及全世界范围内对该疾病的治疗措施都仅限于呼吸支持、营养支持、骨科矫形等辅助治疗。
“一旦出现转让家用呼吸机、咳痰机的消息,大概率意味着这家孩子去世了。”一位患病儿童的妈妈称。
而在市面上的两种SMA治疗药物:罗氏Risdiplam和诺华Zolgensma,均无法在中国上市。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唯一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物就只有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这种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也让渤健近年来赚得“盆满钵满”。据渤健年财报显示,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去年为该公司贡献了21亿美元。
相关数据显示,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由美国渤健公司研发,于年12月23日首次在美国获批,是全球首个SMA精准靶向治疗药物;随后它在欧盟、巴西、日本、韩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地区相继获批。
年4月28日,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中国上市,成为国内首个治疗SMA的药物。可这样一支救命药,不仅价格昂贵,且没有任何医保报销,部分患者还需终身注射,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宛如噩梦。
图源:我不是药神剧照
“打不起了,卖房也打不起……你们能懂那种孩子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现在又得眼睁睁地看着她一天天不能动的心情吗?”上述患儿母亲称。要想真正救下一个孩子,至少得花上千万。
这是摆在所有中国SMA患儿家长面前的难题——要么倾家荡产地用药,要么目睹孩子被病魔折磨痛苦逝去。
“天价药”入保左右为难
如今,诺西那生钠特效药入医保,成为中国SMA患儿家庭的唯一指望,但并非那么简单。
国家医保局信访办一名工作人员曾表示,去年开始国家就在和药企谈判,由专家组研究定价,但是纳入医保的事始终没有谈下来。“因药物价格下不来,没办法进入到医保目录。”
事实上,在专利保护期内,相关药物只能由研发单位自行定价,因此诺西那生钠在全球价格都居高不下。
据媒体报道,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卫生部门只能通过相应的卫生经济评估,和药企谈判,计算出使用新疗法将为患者带来额外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费用,制定最优方案。
我国虽然早在18年就将SMA列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但至今仍未和渤健达成医保协议。而在相当多的国家或地区,则早已通过基金会或高成本医疗补偿系统,实现了这种“天价药”的全额报销。
在美国,主要靠多种商业保险和部分州的医疗补助,将该药的价格降低到可承受范围内;香港则是依靠相关资格认定,通过撒玛利亚基金、关爱基金两大基金会补助,完成双重兜底;日本规定未满2岁的SMA患者自付费用仅占总费用的20%,并由中央补助......
但按照相关人士表述,该药如若想较快进入国内医保,仍需渤健方在与专家组价格谈判中,愿意让步。“如此昂贵的特效药物从被批准使用到政府买单,之间仍然有漫长的距离。”
对于外界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参加年国家医保谈判的药品必须是年12月31日前获得批准的药品。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于年2月获批,不符合参加年国家医保谈判的条件,因此并未参加年国家医保谈判。”上述负责人称。
诺西那生钠是国内SMA患儿目前唯一的希望
那么,这一针售价70万的特效药,究竟需要投入多少前后期成本,药企后续又是否参加医保谈判降价呢?
为此,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联系渤健方,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复。
可毫无疑问,特效药入医保正在陷入左右为难的局面。
一方面,如若辛苦研发出来的药品不能赚钱,还要遭受“道德绑架”,那么拿什么保证药企研发新药的动力;另一方面,医保是一块大饼,70万应该救一个孩子还是给数十个人报销医药费,这也是个无解的问题。
年,电影《我不是药神》揭开了国内抗白血病特效药的空白页。为了救活吃不起药的穷人,徐峥扮演的“程勇”不得不冒险从印度带回了廉价仿制药,最终以个人的入狱换来了多年后特效药入医保。
可惜,就算是“药神”这次也没辙了,在全球唯三的治疗SMA特效药物中,基本都是数十、数百万一支的“天价药”。
图源:我不是药神剧照
如今,一个冷冰冰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生命,是被标上价格的;没钱,也就吃不上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