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助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精

咨询白癫疯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91170.html

基因检测助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精准检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渐冻人症”,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的生物学确诊指标。临床诊断过程中,确定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范围是诊断的关键步骤,根据患者所出现症状、体征的解剖部位,通常将受累范围分为脑干、颈段、胸段和腰骶段4个区域[1]。ALS病因及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测序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飞速进展,临床上对于ALS患者进行的基因检测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发现大约2/3的fALS(家族性ALS)和5%的sALS(散发性ALS)与基因突变相关[2]。但基于ALS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报道还较少。

医院神经内科姚晓黎课题组发表一篇题为“Clinicalandgeneticfeaturesofpatientswith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insouthernChina”研究论文,论文对中国南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基因型与疾病临床表型关系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基因型与疾病表型的关系的探讨能够更好的预测患者疾病进程,并完善遗传诊断。

根据ElEscorial标准(年),将年12月至年7月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ALS/可能ALS的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纳入本研究中。并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起始节段、家族史、接触杀虫剂史、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基因检测利用北京迈基诺公司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包,检测基因设计中包括了靶向基因的所有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周围的剪接点的侧翼区域(约50bp)。

作者对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发病高峰年龄进行统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52.3±10.42岁,中位年龄为53.0岁。男女之比为1.48:1,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3.6±10.2岁,男性患者为51.0±10.5岁(t=1.,P=0.)。女性和男性患者的发病高峰年龄分别在50-54岁和45-49岁。发病年龄早于50岁的男性患者为43.8%(70/),女性患者为29.6%(32/)(X2=5.,P=0.02)。发病年龄的性别分布如图1所示。

图1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布

症状发作部位包括延髓区域(23.2%),上肢(60.8%)和下肢(16.0%),但不包括胸部区域。与延髓起病组相比,脊髓起病组的发病年龄更早(表1)。女性患者的延髓起病百分比显著高于男性患者(X2=6.,P=0.01)。延髓起病组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7.7±10.1岁,显著晚于脊髓起病组的50.7±10.1岁(P=0.)。

例患者中,15例有家族史(5.6%);其中13例(86.7%)携带一个或多个变异,明显多于散发型ALS(SALS)患者(P=0.)。对例ALS患者进行迈基诺基因包二代测序,其中个(49.3%)携带ALS相关变异,其中个(87.1%)携带一种变异,17个(12.9%)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异。

在家族性ALS(FALS)中,在TARDBP(53.3%)中发现了最高的变异频率,其次是SOD1(6.7%),FUS(6.7%),NEFH(6.7%),SPG11(6.7%)和其他基因。在SALS中,SPG11(9.1%)是最常见的,其次是SETX(6.7%),NEFH(6.3%),C9orf72(3.4%),SOD1(1.6%),TARDBP(1.2%)和FUS(1.2%)。图2显示了ALS患者不同变异的比例。

图2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患者不同变异的比例

最近的研究表明,SOD1,TARDBP,FUS和C9orf72是白种人中ALS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被认为是与ALS相关的主要基因。然而,在中国的ALS患者中几乎没有检测C9orf72。在作者的研究中,发现四名携带C9orf72突变的患者,四例患者没有做六核苷酸重复序列GGGGCC的检测。作者在研究中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hz/7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