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未来五年预测销售额
数据来源:健数科技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图1:risdiplam的化学结构式临床试验
NCT是一项多中心、随机性、两阶段、关键性、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3期临床研究,目的是评估2型和3型SMA患者接受risdiplam治疗后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患者被随机分配(2:1)接受risdiplam或安慰剂治疗28天及以上。NCT是一项开放性、两阶段、关键性、全局性、多中心的单臂2/3期临床研究,目的是评估1型SMA患者接受risdiplam治疗后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研究的第一阶段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剂量,患者接受一定剂量的risdiplam,中位治疗时间为14.8个月,其中19例患者接受超过12个月的治疗;研究的第二阶段是一项开放性、确定性研究,患者接受第一阶段确定的剂量24个月。NCT是一项开放性、多中心、探索性、非比较性的2期临床研究,目的是评估在曾接受过SMA靶向治疗的6个月至60岁SMA患者接受risdiplam治疗后的安全性和耐受性。NCT是一项在开放性、国际性、多中心的单臂2期临床研究,主要是研究从出生至6周岁(首次给药时)尚未出现症状的基因确诊SMA患者接受risdiplam治疗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risdiplam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NCT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性、非随机、平行分组的1期临床研究,目的是评估单次口服risdiplam对肝脏的损害以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关于脊髓性肌萎缩症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类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疾病,可由多种基因突变引起,但一般特指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I)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根据患者起病年龄和临床病程,将SMA由重到轻分为4型:1型(Werdnig-Hoffman病、婴儿型)约占全部SMA病例的45%,患儿出生后6个月内起病;2型(Dubowitz病、中间型)约占30%~40%,患者多在出生后6~18个月起病,进展较1型慢;3型(Kugelberg-Welander病、青少年型)约占20%,患者多在出生18个月后起病;4型(晚发型、成人型)早期运动发育正常,成人起病。4种类型的SMA共同特点是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为主的广泛性弛缓性麻痹与肌萎缩,智力发育及感觉均正常。全球目前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有64个药物,其中已上市药物只有3个,处于临床阶段的药物共有13个。已上市的3个药物分别为amifampridinephosphate、nusinersen和onasemnogeneabeparvovec。其中nusinersen和onasemnogeneabeparvovec仅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是注射使用;而amifampridinephosphate虽是片剂,但主要用于治疗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所以,Evrysdi的获批是首个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口服用药,为SMA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对SMA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图2:治疗SMA的药物研发阶段
数据来源:健数科技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
往期精彩新药Olinvyk获FDA批准,恩华将进一步丰富镇痛产品线HPV疫苗默沙东九价HVP疫苗或将不局限于26岁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