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拐杖,挺立起不倒的脊梁;一辆轮椅,推动着时光的脚步;一根竹竿,探索着前行的希望……”他“一副拐杖,挺立起不倒的脊梁;一辆轮椅,推动着时光的脚步;一根竹竿,探索着前行的希望……”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无法用语言交谈,却能通过肢体表达情感;无法看清缤纷世界,却善于用一双耳朵去聆听世界;看不到精彩的世界,听不到美妙的歌声,但他们有一颗感知世界的纯洁的心。在5月15日,全国第26个助残日,“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是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日前,《淮安广播电视·新周刊》走进淮安社会助残组织以及爱心助残人士,见证坚强,感受大爱,为幸福淮安留下更多的温暖阳光。
真情呵护点亮孤残儿童的心灵
有人说他们很“傻”,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奉献给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孩子。后来,说他们“傻”的人,无一不竖起了大拇指;有人说他们“不近人情”,他们无法照顾家中的老人,更无法操持家务。后来,说这话的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是孤残孩子最亲的人,他们用爱与坚守谱出一曲心灵的赞歌。
母爱的怀抱最温暖
叫声“妈妈”泪花流
“妈妈、妈妈……”每次看到24岁的刘诗诗,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叫个不停。这位梳着马尾辫、留着齐刘海的年轻特教老师,早就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妈妈”。听到孩子们的呼唤,刘诗诗笑着回应,她的眼睛弯成一道月牙,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
当记者来到时,刘诗诗正在给孩子们上语言课。桌子上放着很多辅助学习的图书和智力玩具。福利院的孩子,多是一生下来就被遗弃的残障儿童;老师讲的内容,他们尽管很仔细地听,仍然有许多地方无法理解。已经有2年教龄的刘诗诗就耐心地、一遍遍地重复讲解。嗓子哑了,胳膊酸了,但是她依然在重复。虽然只有几个孩子,但是刘诗诗的教学要比教几十名正常孩子的教师辛苦得多。
13岁的小敏是个双腿残疾、同时患有先天愚型的孩子,每天依靠轮椅出行,也不会说话。刘诗诗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不仅上班时间常去关心小敏,与她交流,下班后还索性当起了孩子的“爱心妈妈”,经常给小敏送吃的,从此,一个20岁出头的未婚女孩有了一个“大宝宝”。她一个字一个字教小敏说话,嘴型夸张,不停重复,费尽力气。
为了帮小敏训练腿部力量,刘诗诗经常架着小敏的胳膊,艰难上楼。因为小敏身材较胖,而刘诗诗十分纤弱,因此扶着小敏十分吃力。她常常憋得脸通红,额头满是汗珠,但她依旧不愿放弃。
有一天,小敏看到刘诗诗又来扶她,小声地蹦出一个字:妈……
刘诗诗一下子愣住了,她兴奋地看着小敏,欢呼道:“你会说话了?太好了!”小敏又真真切切地叫了一声:妈……
这一次,刘诗诗的眼角湿润了,她把小敏一把搂在怀里,紧紧地亲昵着……这一声是世上最美最动听的呼唤,她的心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爱填得满满的。
久别的琴音最美妙
无声世界亦精彩
“妈妈”,常人这一脱口而出自然的呼唤,对听障儿童来说比登天还难。为了让聋哑儿童叫一声“妈妈”,淮安市博爱康复中心主任乔春和老师们常常重复千万遍,直到喉咙充血;为了让智障儿童学会穿衣穿鞋,她和老师们跪在地上一遍又一遍示范,甚至膝盖磨出了血。
从一名普通的幼师到“特殊”儿童的“大家长”,乔春在康复中心已经度过了6个年头。在乔春所负责的淮安市博爱康复中心,多个孩子患有听障或智障,但是在这个不寻常的学校,所有人的脸上都阳光灿烂,洋溢着幸福。用乔春的话说,这么多年来,她收获了超越时间和金钱的幸福。
“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残疾儿童康复贵在“三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又快又好地康复,她查资料、搞调研,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率先创立听障儿童“亲子班”,成立“家长学校”,不仅康复孩子,还培训家长,让机构康复向家庭康复延伸,有的孩子康复训练不到一年,就能去上幼儿园了。
乔春的手机里,储存着许多在博爱康复中心康复的孩子的照片,她如数家珍地讲着每个孩子的进步。为了残疾儿童的明天,她把全部身心都扑在了自己所热爱的康复事业上。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迟,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不论是职工、还是家长,遇到困难时,她总会想尽办法帮助解决。
在她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市博爱康复中心已成为市级一流、全省闻名、全国有影响的康复机构,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示范机构”、“省聋儿语训一类机构”、“省人工耳蜗定点康复机构”;获得省“残疾人之家”、市“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称号;作为全省唯一观摩点接待了“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研讨会”与会者实地参观,受到中残联、省残联及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与爱相守温暖人生缺憾的世界
在淮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拥抱生命,用爱心传递美好希冀,用火热融化冰冷心灵。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伴随着温馨故事,每一次捐赠都充盈着火热爱心。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会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淮安社会公益组织。
渴盼的甘霖最润心
沉甸甸的信封
年夏,医院病房内。
淮阴区居民吴建荣缠满纱布的手上捧着一个信封,他久久地凝视着门外,泪水夺眶而出。信封里装着0元钱,这笔钱上还残留着“寸草心”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体温。几天前,吴建荣家的煤气爆炸了,他的脸部,胳膊全部被炸伤,受了轻伤,小儿子受了重伤。务农为生的家庭无力负担大额的医药费,在重症监护室时,吴建荣开始向社会求助。
这一天,病房内来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身穿红色志愿服,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还有带着墨镜的盲人。当“寸草心”志愿者协会会长杨立业把捐款信封交到吴建荣手中时,他这才注意到,这名会长只有90厘米高,他站在床边,伸长胳膊,将手上的钱,放到吴建荣的手里。
吴建荣深知残疾人生存不易,还拿出钱来帮助他,他连连摇头说:“这钱我不能收啊!这是你们的血汗钱!”杨立业却紧紧攥着吴建荣的手,怎么也不肯收回信封。就在他们转身离开,走进电梯,吴建荣流着泪对身边的女儿说:“闺女,给你这些伯伯们磕个头。”
电梯门缓缓关闭,女孩郑重地对着里面的志愿者,深深弯下腰……
梦想的风景最美丽
我们带你去看海
当海风卷着海浪扑面而来时,尹存娣觉得自己仿佛在梦中。此时,九岁的大蛋、七岁的二蛋欣喜地咧着嘴,两手不停地拍打,尹存娣掩面而泣,泪水顺着脸颊一滴一滴悄无声息地滴入海水中。近40年了,这一刻尹存娣才感到自己活得实在。
“感谢所有好心人,谢谢……”尹存娣不停地说着“谢谢”,淮安萤火虫公益社的兄弟姐妹们围绕着她,和她一起分享着久违的幸福感。
年,尹存娣和丈夫徐锦友满心喜悦地迎来女儿徐艳,可女儿11个月时,突然发烧,被诊断为婴幼儿败血症。好不容易将女儿拉扯大,一个农村小伙愿意娶徐艳为妻。年,外孙王朝晖出生8个月后,孩子全身仍然软绵绵的,医院告知,孩子得了脊肌萎缩症,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女婿不死心,瞒着尹存娣,生下第二个孩子王朝煜。这万分之一的概率,竟连续碰上两次。更为不幸的是,年,女婿撇下了残疾的妻儿一去不返。
三级残疾的女儿,两个脑瘫的外孙,尹存娣常在半夜哭醒:“我想带她们母子仨一起跳海,但孩子这么小,我心里苦啊。”淮安萤火虫公益社知道这一情况,主动上门帮忙。孩子不断流口水,志愿者准备了多个围嘴给他们换着用;孩子没法行走,志愿者抱着孩子出门玩耍。
得知尹存娣一家最大的心愿是看海。有人说,我有车,我来接孩子;有人说,我身体壮,可以抱孩子;有人说,我伺候过残疾人,路上我来照顾。淮安萤火虫公益协会负责人殷海泓取消休假,连夜从北京买硬座票赶回来……海浪、阳光、沙滩、笑脸,孩子们笑着闹着,志愿者们热情的问候,幸福欢乐的笑声伴着海潮层层卷来,但愿这样的笑声能永远陪伴他们。
捧心而行托起健康向上的朝阳
一声问候,传递心灵关爱;一份礼物,凝聚人间温情。扶残助残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让残疾人的权益得到维护,使残疾人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让关爱的阳光照进每一名残疾人的心灵,体现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呵护的情怀最真切
共享一片蓝天
5月11日上午,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红红、副秘书长王立华、淮安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万立贵、市残联副理事长朱仲彦等领导走进淮安市社会福利院儿童区,慰问残障儿童。
正在玩耍的孩子放下手中的玩具,睁着热情的大眼睛,大声叫“阿姨好、叔叔好”。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把每个来福利院的客人都当成了亲人,总会用最热情的方式来欢迎。
淮安市社会福利院里有近百名孤残儿童,有的孩子是肢体残疾,还有的是智力障碍。其中一个叫亮亮的孩子引起了大家的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需要多少钱白癜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