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育儿上海7岁男孩开变形金刚上学有一个挺

作者┃玛玛阳朗读┃紫苏指导┃郭新爱编辑┃丄学号

前不久,微博热搜“上海7岁男孩开变形金刚上学”感动全网。

“我叫邹维洛,我今年7岁了。”

略带含糊的稚嫩童音,却充满喜悦。如果不是看到视频,没有人相信,这是一个坐在轮椅上身患重病的孩子说出的话。

邹维洛不到1岁时,被确诊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医生曾预判他活不过3岁。

现在,邹维洛是一名一年级学生。

奇迹的背后,是家长对小维洛日复一日爱的托举。

因为儿子只有手肘前部和手指可以动,妈妈张英每天都要陪维洛一起去学校。

有一次,张英脚趾骨裂,丈夫又在外地,但她还是一瘸一拐地送儿子上课。

能像同龄人一样上学,是维洛最开心的事,还给自己的电动轮椅起名“变形金刚”。

张英跟儿子约定:“你一定活久一点,十几年后,咱们母子俩一起去高考。”

叶子总有落下的一天,虽然知道维洛的生命不会很长,但父母还是全力以赴地培养他。

有网友留言:

泪目,坚强的宝宝和妈妈,梦想的力量,带来了生命的奇迹,加油啊!

维洛的病情每天都在恶化,面对现实,张英勇敢地坚持着。

相比那些弃儿不养的家长,邹维洛的父母更令人钦佩。

“我喜欢夏天,小荷尖尖,她对蜻蜓说,我是夏天。”

这是小维洛写的《四季》诗里的一句,充满着乐观、自信。

正是因为父母从未放弃过他,小维洛虽然坐在轮椅上,却是一个站直了的人。

教育孩子,就是家长成为那束光,驱散孩子心中的阴霾。

每个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持续的支持。

01

挺娃的妈妈,接受孩子的普通

年,中国青年报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有83.4%的受访家长期望自家娃超过别人家的孩子。

而比较的背后,往往是家长对孩子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电视剧《小舍得》中,几位孩子的家长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一家人聚餐,欢欢和妈妈合作唱歌,得到了热烈掌声。

鸡娃妈妈田雨岚怕儿子被比下去,让子悠背诵位圆周率。

子悠的表现让妈妈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她愈发在鸡娃的路上一路狂奔。

培训班、竞选班干部一个环节都不能落下,却从没问过子悠:儿子,你想要什么?

最后,子悠得了抑郁症。

都说知子莫若母,可“恨铁不成钢”的母亲,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做不了钢。

这样的教育,家长累,孩子更累。

顾振飚说: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懂得尊重别人,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

家长爱孩子,情愿付出自己的精力、大量的金钱,也要孩子有出息。

可如果家长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人生,孩子的自尊意识永远不会破土而出。

孩子成长自有轨迹,与其拔苗助长,不如顺其自然。

北大副教授丁延庆6岁背下新华字典,和妻子同为北大毕业,可他们女儿的学习很一般。

有段时间,丁教授接女儿放学后,就在自己的办公室为女儿补课,楼道里经常听到父女俩大呼小叫的声音。

虽然女儿成绩有所提高,但变得焦虑敏感,甚至影响到身体发育。

没有什么比孩子身体健康更重要,丁教授放弃对女儿学习的过度干预,彻底“放羊”。

虽说女儿的学习成绩依旧乏善可陈,但丁教授发现女儿对阅读的兴趣有增无减,特别是动物杂志,甚至要爸爸买《大地的窗口》这本书。

看过这样一句话: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

家长承认孩子不如自己,真的很难,但强行把孩子拉上一条不属于她的路,才是误了孩子一生。

孩子千差万别,家长用一个模板塑造孩子,结果必然是失望和痛苦。

唯有接受孩子普通,才能避免孩子平庸。

02

挺娃的妈妈,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看见,就是爱。

看见,不是眼睛紧盯着孩子,是父母用心倾听、理解和回应孩子。

同事的女儿今年高考,学校才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

出成绩的那天,她的女儿愁眉苦脸地对同事说:按我的成绩排名,根本考不上本科学校,我的人生太失败了。

同事让女儿坐下来,为她算了一笔账:

“初中升高中时,你从十几万人中考进重点高中,虽说成绩中等,可算一算,重点高中的学生才3万多人,你也算是百里挑一了。”

原来自己这么优秀,女孩露出笑容,找回了自信。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

不管你的孩子多么普通,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父母有责任发现它。

英国的精神分析大家比昂说过:关系的本质,是谁制造焦虑,谁容纳和化解焦虑。

真正挺孩子的父母,懂得跳出自己的想法,看见孩子的努力,欣赏和接纳他,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曾被学校认定有智力障碍,被退学。

妈妈却告诉小爱迪生:“老师说,你是一个天才,让妈妈找更好的老师来教你。”

家长最厉害的激励,是看见孩子身上别人看不见的优秀。

孩子最大的悲哀,是父母一直看不到自己的出色。

03

挺娃的妈妈,允许孩子做自己

教育专家尹建莉告诉家长:“真正高层次的教育,是让孩子做自己。”

孩子是你的孩子,可孩子不属于你。

父母强制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轻则引起孩子的逆反,重则让孩子丧失自我,没有前进的方向。

梁启超的女儿梁思庄大学选专业时,因为父亲的期望选择了生物学,但她学得很痛苦。

梁启超得知后,很是后悔,赶紧鼓励女儿选学喜欢的图书馆学,梁思庄最终成为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尼采曾说:孩子不是父母的续集。

父母的理想不应该背负到孩子的肩上,孩子自有他的方向,父母唯有目送他,祝福他。

冬奥会冠军谷爱凌一人获多枚奖牌,众人夸她真是一个超级天才。

天才的背后,有一个一直挺女儿的妈妈。

不论是选择做运动员,还是最终决定冬奥会挑战动作高难,谷爱凌都得到了妈妈的绝对支持。

永远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允许她做自己,才是一个妈妈对孩子最深的爱。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孩子天生喜欢被表扬,妈妈的肯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要飞翔,妈妈帮他长出翅膀。

04

好的期望,造就好的结果

一档亲子节目中,一个小女孩在哭诉:

“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小女孩的妈妈回应女儿:“我怕你漂了。”

女孩的妈妈一直给女儿消极的暗示却不自知。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随机挑选部分学生组成一份名单,告诉校方:这些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

8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了很大进步,他们更自信,社交能力也提高了。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暗示效应”。

好的期望,造就好的结果。

歌德曾说:世间万物无一不是隐喻。

今天的过程,将注定未来的结果。

父母想有个好孩子,先要做个好家长,学会用心挺自己的孩子。

作者:玛玛阳,退休在家,为孩子带孩子,今日头条原创作者。

赞赏归作者所有

朗读者┃紫苏

紫苏,辽宁本溪人,现居日本,硕士学历,永远保持好奇心,努力做个斜杠青年,热爱生活,热爱朗读,渴望用声音传递温暖和力量。

山伯教育指导┃郭新爱

郭新爱,深圳市某小学校长,一级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宝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曾担任德育处主任,从事教育34年,热爱书法和文学创作,作品屡获各级各类书法文学比赛大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hz/10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