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严选团
来源心理严选(ID:satirxinli)
曾看过一个新闻,一名57岁的老母亲,成天希望抱孙子,她女儿偏偏是个“丁克族”。
一怒之下,这位老母亲自己去生二胎:你不给我生个外孙,就去当姐姐。
而34岁的博士女儿也很硬气:给你们养老可以,但不养你们的孩子。
有数据显示,开放二胎后,中国的生育率,却没有明显上升。同时,选择的"丁克"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丁克家庭超过60万。
"丁克"是一个外来词,指的是因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而选择不生育的人。
他们选择丁克的原因,有可能是:
单纯不喜欢小孩;
认为社会竞争太残酷,没有能力给孩子幸福;
没有孩子就没有负担,能更好地拼搏、生活;
对生育的痛苦以及养育孩子的负担的恐惧;
……
丁克与否,至今仍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在当下,丁克者往往被贴上"自私"的标签,只因他们"不仅让家族绝后,更是光享受社会资源,却不给社会培养下一代人才",妥妥是一群"只注重自己感受、不愿付出的家伙"。
但是,那些选择"丁克"的人,真的都是逃避责任、自私自利的人吗?
01
他们为什么选择丁克?
在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某一期,就曾围绕"丁克"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节目邀请来三组嘉宾,分别是单身、丁克者,以及喜欢孩子的非丁克者。虽然在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这两大问题上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但是他们的人生,却又许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并不美好的原生家庭。或是破碎的单亲家庭,或是充满家暴阴影……来自原生家庭的 ,成为了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的阻碍。选择丁克的39岁的李作家,从小被父亲家暴。他的父亲是一名装卸工人,母亲则是小学教师。或许是因为双方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太大,李父与家人缺乏共同语言,他固执地认为自己被"边缘化"了。于是,他通过家暴妻子和儿子,追寻他想要的家庭话语权。李作家自小就被严厉对待,连吃饭都必须吃一口饭配一口菜,一旦破坏这"规矩",迎来就是父亲的一巴掌。在家暴阴影下长大的李作家,坦然表示:"没有一个合格的父亲给我做榜样,对婚姻、对生育完全没有信心。"因此,李作家选择丁克,拒绝让创伤延续。或许有人认为,他是杞人忧天。但美国 心理治疗师鲍文提出的系统家庭理论中的"代际传承"告诉我们,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02
每一代都过得不如意,
是“宿命”的安排吗?代际传承,指的是每一代人的价值观、想法和体验,都将受到上一代的影响和塑造。即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大概率能在其父母身上看到痕迹,而父母的这些痕迹,又是来自于祖辈,这是多代传承的结果。比方说,一个家庭温暖、和谐,那么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也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而如果一个家庭充满暴力、冷战,那么孩子长大后,要不拒绝亲密关系,要不重蹈覆辙。正如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所言:"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影响到这个人的性格、三观、思维、习惯,这种影响是毕生的,难以磨灭的。"许多人都希望走出父母的影子,却终其一生也难以摆脱。一直顶着"私生女"身份的吴卓林,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叛逆、无法无天:辍学、抽烟、 、和同性恋人领证、露宿街头……但在她的这些行为,其实都带着她母亲吴绮莉的影子。吴绮莉生长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从小缺乏足够的关爱,形成固执偏激的性格。遇到*后,她不顾一切地生下吴卓林,导致女儿也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里长大。吴绮莉没有在原生家庭得到半点好的引导,有了她如今的落魄,而这份悲剧,又被遗传到女儿身上。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 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如同轮回般的悲剧,无疑是让人窒息。但更重要的,还是反思,如何斩断这种悲剧的延续。如李作家一样,选择丁克,从自己身上断绝延续下一代,算是一种方法。如果想要孩子,又不希望将一些不好的模式传给孩子,有方法吗?那么,你可以尝试觉察、完善自我。03
我们能否斩断,
如宿命般的悲剧轮回?大家或多或少,应该都有过受伤的经历,不管伤势是否严重,伤口都需要经过妥善处理,才能慢慢愈合。心理上的创伤,同样如此。面对过往的创伤,应当如何处理?1.探索自我,记录"情绪日记"鼓起勇气面对并深入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所经历过的幸与不幸,并用现在的目光去看待。在生活中,我们许多冲突和矛盾,都来自于将过去和现在混淆。过往的成长中,总有那么一些事情,能够挑起我们情绪上的过激反应,就像一个被戳中按钮的机器,当场弹跳起来,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按钮"。比如,一个人在和朋友聊天时,对方一不小心漏听了一句,此人当场大吼大叫,好像很生气的样子。回到他的童年,很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在家里就被忽视,没有人关心他的意见,所以他常常提高声量,意图引起家人的注意。那么当他长大后与别人交往时,最关心的就是别人有没有尊重自己的意见,一旦发现被忽视了,"心理按钮"被触动,于是就当场提高声量说话,造成不必要的冲突。每一次我们的"心理按钮"被触动,进入"情绪过激"的状态时,其实也是我们去深入了解自己过去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味地选择压抑、否认过去的这些情绪,它们更有可能在某个你想象不到的时候爆发出来。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做一本"情绪日记"。忠实地记录下你的过激情绪反应,而后仔细总结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会让你感到不适,勇敢地探索其中的心理运作。这将对于自己的自省、成长,以及了解、处理情绪有着重大的帮助。2.改写你的"内在誓言"其实,你的许多行为和反应,都与你的"内在誓言",或者说信念,有着紧密联系。内在誓言(信念),是指由某一个/些人事物引发的,发自内心的强烈决定,成为我们人生的 指导原则,从而导致某种行为、态度的产生。内在誓言(信念)可分为正面和负面,前者能够激励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如"我是有能力考上清华的";而后者容易令人活得消极、悲观,如"我怎样过过不好这一生""人生好无望"……所以,我们应当觉察内心深处指导着你行为的信念,然后将负面的信念改为正面。怎么做?在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在某个领域,已经表现得很积极、正面,却你仍对 的结果感到不满意,那么在这一方面,你可能有一个阻碍你的"内在誓言"。举个例子,你很努力工作,却总是赚不到大钱,问问自己,这时候有什么感觉?焦虑、痛苦、无望、无助?感受这份情绪,而后追寻其源头,分析你的情绪,所代表的信念,是"我不配有钱"、"我没能力赚钱",还是其他?当你找到负面信念,就可以尝试接下来的几个步骤,将其慢慢消除: 、写下你的负面信念比如说,"我学不好英语"。然后,觉察它给你带来的经历、情绪,感受它给你带来的不如意。第二、从情绪中抽离即告诉自己,"那只是你的信念,不是事实。"好比"我学不好英语",这一点只是你的负面信念,而不是事实。你或许会说,可是之前的确就是这样那样。可如果你仍抱住这种想法不放,改变又如何开始?第三、转变你的信念用一个积极正面的信念去替代旧有的信念。以学英语为例,可以跟自己说"虽然我背单词时好像磕磕碰碰,但我已经记住了很多,这对我未来的学习是有好处的。"如果你一想到这个新的信念,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情绪偏向正面,那么新信念就换对了。第四、践行新的行动如果所有事情都停留在空想,也是无用,必须付诸实践。比如怎么体现"对未来的学习有好处"呢?可以买来报名课程深入学习、买来题集检验自己的水平等等。第五、给自己一份奖励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斯金纳曾说:"任何你所鼓励的行为,都会受到强化。"当你希望一件事情能够坚持下去, 的方式就是给予鼓励,将之强化。改变信念,并开始新行动后,一定要奖励自己。这份可以是以前一直想要,但没有下定决心的,是对自己真的有触动的奖励。04
写在
所有的决定,都不是没有缘由。选择丁克还是生孩子,是各自的权利。作为外人,可以不赞成,但请尊重,至少保持沉默。正如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原生家庭的伤痛如果不被看见,一生都难以幸福,甚至遗传给下一代。只有觉察,勇敢地去面对、去治愈,才有可能终止不幸的轮回。点个+,愿我们都能不带遗憾地过好自己的人生。共勉。〖欢迎转发、留言〗
-END-
*心理严选(ID:satirxinli),严选 价值的泛心理学好内容。新认知,深感受,识心理。
杨桃妈妈英语启蒙内容安排(周一~周六推文2卡,周日3卡推送)周一、周日:亲子英语周二:培生词汇屋课程周三:英文儿歌周四:RAZ精讲课程周五:英语单词简笔画周六双语故事
杨桃妈妈英语启蒙,帮助父母成为孩子 的英语启蒙老师,在家就能学英语。
杨桃妈妈:中学英语老师,英语专业八级,11年从教经验。如今也是一枚4岁女宝的妈妈。年底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