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该片于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两年零一个月过去了,你的房子吃没了么?你的家人还好么?
(我不是药神-神药格列宁)
01“天价”进口药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最近让人浑身发烫的创新药,让我这半个兽医重新温习了大学的基础课,年10月10日,全球首个SMA精准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国内完成对首批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鞘内注射,开启了治疗的新里程,也开启了它的收割里程。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1/。根据起病年龄和运动里程的获得情况,SAM分为SMA-I型、II型、III型和IV型,如果不进行治疗,大多数SMA-I型的患儿无法存活到两岁,如果你侥幸活了下来,也会是被轮椅禁锢的人生。
(被轮椅禁锢的自由灵魂)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上市之前,此病属于无药可治的情况,国内及全世界范围内对SMA的治疗措施仅限于呼吸支持、营养支持、骨科矫形等辅助治疗方法。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渤健公司(BiogenIdecLtd)研发,年12月23日首次在美国获批,是全球首个SMA精准靶向治疗药物,年2月22日,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5q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并成为中国首个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药物。
由于疾病的罕见及受限于患病人群的数量,患病样本的稀缺导致相关创新药的研发会投入巨量的研发成本,也标注了该类药物最终会走上“天价”药物的目录,但,它还不是最贵的。
(全球天价药排名)
02国内的药企
为什么天价药的排名都是按照美元为费用治疗单位?为什么天价药的名称大多都是英文名称?因为高效创新药物都在欧美研发和首次发行。
今年疫情爆发以来,中国A股的药物及医疗器械公司的股价至少翻了一倍,甚至个别走出了十倍牛股的行情。眼瞅着这帮医药板块的公司股价翻倍、利润翻倍、股东减持套现,但是研发费用在全年销售额的占比依然在个位数,很多公司甚至不存在研发费用,占比最大的是销售费用。
以某“一片顶五片”的国内制药大厂为例,其每年度研发投入维持在销售额的10%的左右,具体能实际发生了多少,你懂得。但是他的营销费用占比是多少呢?也是10%,管理费用占比15%左右,具体有多少是通过调整科目做到的,我呵呵。
这是一个以保健品为主营业主的大厂,不足以构成整个行业样本,只能反映出某个特定场景下的常规场景,难道国内就没有一个标杆大厂么?答案是肯定的,国人当自强。
很庆幸还能在如此浮躁、投机倒把的A股找到研发费用占比在20%左右并不段增加投入的药企,作为一个生命科学院的毕业生,我相信,在未来的创新药之路上,还会涌现出一大批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和科学家。
03相关单位在做什么
医院作为为数不多,你不会讲价的地方?医药作为唯一一个不会讲价的商品,药品价格影响着民众最基本的利益,也几乎是医患关系的“晴雨表”。
国家为提高药品可及性推行各类政策降低药价,列举一些降低药价的政策,比如:
1、鼓励生产仿制药以降低药价;
2、实行4+7带量采购以“国家”为单位进行药品的集中采购,改变了医生的选用药品行为;
3、两票制减少了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削减了因税提价的次数,减轻终端患者的经济压力;将基本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4、规定药占比、医院药房的盈利功能,医院行为;
5、呼吁探索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适当地满足拥有专利权的药品研发机构与民众评价用药需求的平衡。而地方对于罕见病的保障例如专项基金、财政出资、医疗救助等。
这些制度的探索是否能真正能有效地落到实处、是否真正解决罕见病患者的切身困惑,仍需要有关部门对药品价格制度加强探索。
04写在最后
还记得前几年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神药“蒲地蓝”生产线因利润低被搁置和拆除,药业一窝蜂的上新药,上价格高的畅销药,为了追求利润而扭曲的放弃做药做企业的基本价值观,但是,现在我竟然在药店买到了蒲地蓝,我相信我会见到越来越多的蒲地蓝,神药“格列宁”最终也会走下神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