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个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之前也发过一些大咖视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去看。关于多囊备孕说法也是五花八门,今天圈姐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份年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
指南是指导性文件,不同于共识,权威度非常高,指南卷帙浩繁,我将把指南中关于备孕和保胎部分整理出来,供姐妹们参考。
1、雌孕激素调整月经周期
这个无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来说是第一步,但是这个第一步指南的方法跟以往就有了很大的区别。
圈姐自己以前是用短效避孕药来调整周期,现在指南对有生育需求的姐妹建议使用天然孕激素或地屈孕酮,用药时间一般为每周期10~14d。
具体药物有地屈孕酮(10~20mg/d)、微粒化黄体酮(~mg/d)、醋酸甲羟孕酮(10mg/d)、黄体酮(肌内注射20mg/d,每月3~5d)。推荐首选口服制剂。
对胰岛素抵抗严重,雌激素水平较低、子宫内膜薄,单一孕激素治疗后子宫内膜无撤药出血反应,需要采取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口服雌二醇1~2mg/d(每月21~28d),周期的后10~14d加用孕激素。
2、代谢调整促进生育的基础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减少体脂的治疗是肥胖PCOS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基础治疗控制不好的肥胖患者可以选择奥利司他口服治疗以减少脂肪吸收。
有胰岛素抵抗问题或糖尿病的姐妹,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阿卡波糖等进行相应的治疗,在代谢和健康问题改善后仍未排卵者,可予药物促排卵。
对于非肥胖的姐妹,其生活方式干预的目标是防止体重增加,以增肌为主要目标的高蛋白饮食和肌力锻炼,使患者骨骼肌含量增加后,患者胰岛素抵抗可改善、并伴随排卵功能的恢复。
3、促排卵治疗
相对于传统用克罗米芬促排,新的指南更推荐来曲唑作为第一线促排药物。从自然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的第2~5天开始,2.5mg/d,共5天;如无排卵则每周期增加2.5mg,直至5.0~7.5mg/d。
如果来曲唑治疗无效,则推荐促性腺激素治疗,常用的促性腺激素包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高纯度FSH(HP-FSH)和基因重组FSH(rFSH)。
目前不太推荐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治疗,此种方法非常容易造成盆腔粘连、卵巢功能不全等后果,姐妹们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4、试管婴儿方案
长方案or短方案: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来说,由于促排有卵巢过度刺激的风险,所以传统长方案不是首选。
新鲜移植or冷冻:全胚冷冻可以有效避免新鲜胚胎移植妊娠后内源性hCG加重或诱发的晚发型OHSS。因此,全胚冷冻后行冻胚移植是安全有效的策略。
但值得注意的是,冻胚移植可能增加子痫前期的潜在风险。另外,推荐在试管周期中常规使用二甲双胍。
5、多囊胎停的高危因素
(1)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姐妹因内分泌状态不平衡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排卵后黄体不能正常发育而产生黄体缺陷,导致妊娠后黄体功能不全,继而引发流产。
(2)高凝倾向:研究发现复发性流产的多囊姐妹的易栓症发生率高达70.7%,可增加妊娠的丢失,尤其是早孕期妊娠丢失。
(3)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环境对卵母细胞和胚胎有着直接的损害,同时容易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这些都是胎停的高危因素。
(4)高雄激素:高雄激素导致卵泡发育障碍、卵子质量下降、黄体功能不全、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等。
姐妹们怀孕以后一定要注意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保胎方案,确保怀孕成功。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锦囊,孕育是一件辛苦并幸福的事情,姐妹们的心理支持也至关重要,建议姐妹们可以多和相同情况的患友积极交流,以更轻松的心态迎接新的生命,加油!
相关链接:
协和郁琦:详解多囊姐妹四大最常见的困惑
备孕干货:如何监测排卵,这样做更准确!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及指南专家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完整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