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告诉大家这种病的名字
大家不一定会知道
但我们身边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患者
▲史蒂芬·威廉·霍金,患的就是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
▲患者会病人常感到严重的全身无力,肩不能抬,手不能提,蹲下去站不起来,甚至连洗脸和梳头都要靠别人帮忙
▲一个患者,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噩梦
他们正在深受这种病的折磨
无数家庭也因此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噩梦
悲观、失望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情绪
河北医院肌萎缩一科主任陆春玲却说,其实有些肌萎缩、肌无力是可以治疗的。过去大家往往谈及即色变,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去了解它。
初识:肌萎缩、肌无力
肌萎缩、肌无力是神经内科临床两个主要症状,尤其在骨骼肌肉病更常见。
患病通常与遗传基因异常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肌萎缩、肌无力治疗难度大。很多医生和患者谈及即色变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经过多年研究肌萎缩、肌无力相关疾病并不是都不能治疗,有些疾病疗效好,甚至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水平
所以,我们必须尽量明确诊断,才能确定疾病的治疗方案,并判断能否治疗及痊愈。
了解:属于哪种类型的肌萎缩、肌无力
肌萎缩、肌无力根据发病机制可以分为三大类:
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无力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如下图所示:
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症、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肌源性肌萎缩肌无力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症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引起肌萎缩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罕见,系由运动终极的神经末梢变性引起神经肌肉传递不能而致肌肉萎缩,如重症肌无力的眼肌,颈肌萎缩,癌性肌病,有机磷中毒常出现肌束颤动和肌病变,但对于它的发病原理有最常见。
深入:肌萎缩、肌无力≠绝症
一般情况下,与遗传相关的肌萎缩、肌无力往往治疗难度更大,效果差,尤其一些罕见病,往往无药可用,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专家对遗产性肌肉病研究的力度加大,很多疾病呈现出良好的疗效。
医院肌萎缩科应用中医中药治疗使很多难治性肌萎缩延长了寿命,改善了症状。
治疗:随着研究深入,找到治疗方法
医院肌萎缩科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找到了治疗方法。
比如糖原累积性性肌病、脂质沉积性肌病、线粒体肌病等,有些类型有了针对性治疗方法,明显提高了疗效。
糖原累积性肌病二型(庞贝病)有了糖苷酶替代疗法;脂质沉积性肌病中戊二酸尿症也可以应用维生素b2加代谢调节药物治疗;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引起的肌萎缩肌无力可以补充肉碱达治疗目的。
别灰心:遗传性肌萎缩、肌无力患者的福音
当然诊断是否是遗传性的,除了依靠症状,还要进行血心肌酶检查、肌电图、甚至肌肉活检、基因检测的检查,明确诊断以便予以针对性治疗。
目前基因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更多的遗传性肌肉病明确诊断,明了了遗传方式及对后代的影响,对后代优生优育提供了依据。即使有些肌肉萎缩目前没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也还可以通过中医药辨证论治延缓病情发展,以期待新药物的出现。
陆春玲最后说,虽然肌萎缩肌无力难治,遗传性肌萎缩肌无力更难治疗,但是,恰恰很多种遗传性肌肉病却是可以治疗的,关键是大家一定明确诊断。如果你身边有肌萎缩、肌无力患者,一定客观分析,切莫妄下结论,延误患者诊断治疗时机。
相关链接
医院肌萎缩科
医院肌萎缩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全国肌萎缩继续教育基地、河北省中医肌萎缩治疗中心,致力于肌营养不良症、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及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内科疑难病症的防治研究。
首创从“奇经与络病”论治肌萎缩的学术新观点,创立“扶元起痿,荣养生肌”的治疗方法,研制出了三十余种系列制剂,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延长生存寿命。
陆春玲主任中医师
河北医院肌萎缩一科主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神经内科疑难病的研究与治疗工作。
主要研究肌无力、肌萎缩相关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尤其擅长肌营养不良、代谢性肌病、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脑瘫等病诊治以及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肌萎缩、肌无力的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陈雪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夏惠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