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基因组编辑技术在遗传性视网膜

中西医诊疗白癜风区别 http://pf.39.net/bdfyy/zqbdf/171020/5777879.html

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nheritedretinaldystrophies,IRDs)是发展中国家青年人群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这些疾病呈现不可逆的视觉功能障碍和(或)神经视网膜细胞的丢失,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IRDs是一组具有遗传和临床异质性的退行性疾病,可导致渐进性视力损害。IRDs与多个基因突变相关,可导致光感受器细胞发育、功能和(或)存活异常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异常,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1/。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IRDs治疗中的应用

(1)ZFNs和TALENs有效的基因组编辑都着眼于在基因组中精确位点引入双链断裂(DSB),为了诱导DSB、ZFNs和TALENs,需要通过蛋白质DNA结合域引导到靶序列。ZFNs由可修饰的锌指结构域和由Fokl核酸酶组成的切割结构域构成,锌指结构域被设计成结合靶向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ZFNs应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锌指的设计,需要结合基因组中每3个碱基对的组合,这尚未实现。因此,许多位点不能作为这些工程化核酸酶来靶点。表达RHO基因Pro23His突变的人胚胎视网膜祖细胞已经成为ZFNs治疗靶点,使用同源供体模板转染ZFN,比单独转染ZFN时的同源重组效率增加。类似地,研究人员在稳定表达导致Usher综合征1C型错义突变Ush1c的HEK细胞中实现了位点特异性基因校正。这些研究首次证明了ZFNs用于治疗视网膜营养不良基因打靶的可行性。TALEN是ZFN的替代品,它通过融合TAL效应器DNA结合结构域与Fokl核酸酶切割结构域进行设计,代表了从设计到实现更快、更经济的转变。然而,TALENs更适用于较大的蛋白质,并且含有导致TALEN失活的重复DNA序列。TALENs技术也已应用于视网膜疾病,用来纠正LCA8模型Crb1rd8小鼠中的突变。用针对Crb1rd8等位基因的mRNA编码TALENs与单链寡核苷酸联合处理小鼠卵母细胞,以纠正致病等位基因。经治疗,TALEN联合ssODN修复了27%小鼠胚胎,提示眼部症状可以得到改善。(2)CRISPR/CAS系统与ZFNs和TALENs相比,CRISPR/CAS系统代表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基因组编辑方法。年,研究人员发现细菌基因组中IAP基因存在“不寻常的”3个区域,含有29个碱基重复序列,之间间隔32个非重复性核苷酸。年,这些在细菌基因组中观察到的重复序列使用首字母缩写CRISPR来进行统一。研究人员在编码基因相邻的位置发现的几个重复序列群,称为CRISPR相关基因或Cas基因。年,CRISPR作为基因组编辑系统首次被提出。Jinek等发现,两RNA分子存在时,链霉菌链球菌CRISPR/CAS系统能够诱导DSB,CRISPRRNA(crRNA)和反式激活RNA(tracrRNA)结合形成tracrRNA/crRNA复合物单一指导RNA(gRNA),它可以同样有效地结合到靶DNA。这个融合基因组5’端的20个核苷酸可设计成特定目标序列,使特定基因组可以使用CRISPR技术进行编辑。gRNA和PAM序列的结合,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进行DNA靶向特异性切割。CRISPR/CAS系统为大量生物和细胞提供了有效的基因修复。研究人员将gRNA的识别位点结合到SpCas9质粒中,限制了Cas9的表达时间,开发了一个CRISPR/CAS9自限系统,这种自我限制的CAS9方法降低了不希望发生的非靶点作用、潜在毒性和SpCas9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机会。此外,具有不同PAM基序的Cas9核酸酶的使用和发展可扩大CRISPR/CAS技术在整个人类基因组中的应用。

IRDs的基因治疗

腺相关病毒(AAV)载体。AAV载体因其低免疫原性和毒性、无致病性,携带基因长期表达,遗传元件相对易于操纵,成为迄今为止最安全和最有效的将基因导入视网膜的病毒载体。通过视网膜下注射给药,载体可进入光感受器细胞和RPE之间的视网膜下腔,对2种细胞进行转染,其特异性取决于所使用的血清型。其他方法如玻璃体腔内给药,侵袭性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但视网膜转染的效率较低。年RPE65基因突变LCA2犬模型的基因扩增治疗,是IRDs基因扩增治疗的一个重大里程碑。AAV2/2介导的RPE65治疗后,LCA2犬的视力长期恢复。在此研究之后,视网膜下注射AAV-RPE65的效果由多阶段1/2临床基因治疗试验评估,证明一些患者的视力得到改善,且无载体不良反应。随后在LCA2患者中进行的3期临床试验,治疗载体双眼给药,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视力显著提高,这成为第1例双眼均成功治疗的眼科临床试验,其载体药物voretigeneneparvovec(Luxturna)已经商业化。在AAV-RPE65试验之后,X连锁无脉症的基因治疗研究也已开展。使用同样的方法,在Chmnull/WT小鼠中完成了临床前研究,其他AAV血清型如AAV2/5和AAV2/8对无脉症也有效。最近,使用AAV2/2载体进行治疗MERTK基因导致RP的一期临床试验已开始,其他AAV血清型载体治疗基因突变导致的IRDs的各种临床试验也已在世界范围内陆续开展,但结果尚未见报道。尽管AAV载体有许多优点,但为了克服其克隆能力有限(<4.7kb)这一局限性,研究人员使用慢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infectiousanemiavirus,EIAV)作为载体。EIAV可以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但对人类无致病性。首先使用EIAV作为载体的是具有6.8kb编码序列的ABCA4基因。临床前期研究显示,Abca4-/-小鼠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RPE中毒性A2E蓄积减少。尽管在LCA2试验中,接受治疗的患者视力改善有所不同,但长期随访研究显示视网膜仍在继续退化,这可能是由于治疗处于疾病晚期过程,此时变性过程不再停止。视网膜变性的进展阶段与基因扩增治疗不相容,基因扩增治疗成功的前提是非功能性靶细胞仍然存活。

结语

尽管目前研究成功地使用CRISPR/CAS系统对基因组进行了相对容易和精确的操作,但技术仍在进一步改进中。这些技术的改进重点在于开发更有效的传递方法,识别和理解非靶标事件,以及提高突变校正的效率。此外,与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相关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在技术进步的同时保持伦理的进一步发展,避免在临床应用领域遭遇伦理困境,值得研究者警惕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zl/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