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天价药为什么这么贵了

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你看待的事物就会发生变化。

去年在抖音上看到了一场关于药品进医保的灵魂砍价。主要是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和药企代表关于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价格谈判,近一个小时,8轮谈判,价格从/支降到/支。

这次灵魂砍价让这个“天价药”从每针70万元降至3.3万元,降价幅度95%,除去医保报销,每针自费大概一万元左右,给广大脊髓性肌萎缩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当谈到第六轮元时,双方代表说“眼泪快掉下来了”,对于医保方我可以理解,但是药企方,可能基于印象里药品利润都很大的想法,我当时觉得有点虚假(无知)。

直到今天读了《相信》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才明白,其实应该更理性的去看待那些高价药、天价药。

网图,侵删

投资界有句话,叫作“高风险带来高收益高回报。”但是药物研发向来是高风险,却不一定是高收益。

如果成功是高收益,如果没成功,那就是巨大的投入。

一个药物临床开发项目,从Ⅰ期临床到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所需时间平均为10.5年,而罕见病药物的这一过程比其他药品还要长4年。

比如对渐冻症发起猛攻的美国再生元制药公司,年成立,到年研发的两款渐冻症药物都因疗效甚微止步于Ⅲ期临床试验。

后来,把产品线拓展到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之外,才在年推出了第一款自己的产品。但是这款产品并没有大卖。

直到年和拜耳公司联合推出了另一款药物,才真正让再生元的利润表第一次由负转正,而这个时候距离公司成立已经23年了。

不论是科学家还是投资人,23年的蛰伏等待都是难以忍受的。

网图,侵删

除了时间上的投入,罕见病的患病基数小,市场狭小,利润空间有限。利润有限,投资者也不愿将资金注入这块狭窄的领域。

除了时间和金钱上的超高成本研发成本外,还有药物的10年专利权,药企要在10年内赚回研发成本和利润,所以天价药的存在也就不奇怪了。

就像蔡磊说的“一款药物从基础研究到审批上市,是巨额资金投入与运气交织的残酷游戏,是要历经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疯狂马拉松。”

《我不是药神》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位老奶奶说的“领导,我求求你不要再查了,格列宁4万一瓶,我吃了三年,因为这病,我把房子卖了,吃败了家,吃垮了儿女!”

“没钱,吃不起天价药,就只能等死,你抓了他,我们全都得等死,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嘛,啊~?我不想死,我只想我活着。”

网图,侵删

站在病患者的立场,天价药显得特别的不近人情,但站在药企的角度来看,天价药又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毕竟有科学家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有投资人的投资风险。

万物都是相对的,凡事两面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yz/12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