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位羌族博士回母校开讲这堂大思政课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3月20日讯(记者陈淋摄影报道)他是从四川走出去的新中国第一位羌族博士;他曾参与罕见性儿童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的“灵魂砍价”,让国家医保惠及更多罕见病孩子;他曾参与国家医疗改革方案咨询工作,见证了覆盖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逐渐形成……他,就是刘国恩。西南民族大学级本科数学专业校友,现任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特聘教授。3月19日下午,西南民族大学举办“校友领航奋楫扬帆”—刘国恩校友讲思政课活动。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三校区同步直播的方式,通过情景剧表演、人物访谈、主题讲座等形式,全面生动地讲述这位优秀校友成长历程,“情景式”展现他爱党爱国矢志奋斗的家国情怀。刘国恩思政课讲授现场在由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师生编导、演绎的情景剧中,同学们与青年刘国恩“相遇”。四十多年前,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羌族青年“小刘”,只因当时在村里文化程度最高,便被组织安排去“救死扶伤”。他带上小药箱,风里来雨里去,既为人看病,也为村里的牛、马、羊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年恢复高考,本来九个志愿都填写了医科院校的刘国恩,最后阴差阳错地来到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学习数学。后来,他自学经济学,成为全年级唯一一个考上研究生的学生,直至公费留学美国。他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羌族博士。曾经与他失之交臂的医学,又魂牵梦绕地回来了——他学习健康经济学,从科学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人类的疾病与健康。回国工作后,刘国恩戴着一副“健康经济学的眼镜”,致力于健康与发展经济学、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医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活动现场,刘国恩恩师,西南民族学院原党委常委、副院长王倬云教授和同班同学李启昌应邀来到现场,师友相见共怀旧时光。当谈到青春成长的奋斗历程、与母校的不解之缘、民大的芳华岁月时,刘国恩几度哽咽。母校情、师生情、校友情,这份天然且醇厚的链接,让聆听讲座的师生也为之动容。他用自己对祖国的初心及对母校的热爱,勉励学弟学妹们将个人奋斗“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蓝图”,肩负民大人的职责使命,在新时代的感召下,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现场访谈陈淋摄影在讲座中,刘国恩以科学精神为主线,分享了自己对科学、人、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并就应对全球化浪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表示,“作为大学生,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君子得有独立思考的认知个性,方能激发智慧的潜能”“放眼世界,学会谦卑,努力寻求不同文明的价值交集”“只要敢于追求卓越,一切皆有可能”,并希望同学们“能用科学的好奇、质疑的态度,对相关主题产生兴趣,并能独立思考,去伪存真,得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一堂深入人心的大思政课。西南民族大学草地资源学院“00后”研究生蓝湘一动情地说,“刘教授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迎难而上的精神,值得我学习。而更重要的是,要多学习和吸收各方面知识,希望能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和刘国恩一样,西南民族大学数学学院大四学生高俊雯也是一位羌族学生。这堂思政课,令她备受激励。“刘教授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他的成长经历在不断激励着,努力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目前,高俊雯正在准备研究生复试,她希望自己能在学业上继续精进,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建设。(部分图片来自西南民族大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sl/1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