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介绍

什么是脊髓性肌萎缩症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于脊髓前角及延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近端肢体和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变性病。

发病率

该病在欧美人群存活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携带者频率为1/40~1/50,位居2岁以下儿童致死性遗传病的首位。目前中国尚无发病率的确切数据,中国人群中的携带者频率约为1/42。

遗传方式

根据遗传学定理,若夫妻双方皆为隐形携带者则其子代就有高达1/4的概率患该疾病,有1/2的概率成为新的携带者,位居2岁以下儿童致死性遗传病的首位,对胎儿的健康预判存在极高的价值。

临床表现

SMAI型:最严重,一般在出生6个月之内发病,表现为广泛的肌肉严重无力,多因喂养和呼吸困难而于2岁之内死亡;

SMAⅡ型:中间型,通常在6至18个月发病,患者能坐但不能站立行走,一般可以存活10~20岁;

SMAⅢ型:出生18个月后方发病,病情发展缓慢,患者可存活至成年,以后多因呼吸肌麻痹或全身功能衰竭死亡;

SMAⅣ型:成年发病,大多数在35岁后才发病,其典型特征是隐形发病,出现无力的症状,病情发展非常缓慢;

筛查流程

SMA三级预防

SMA治疗

目前,关于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策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作用于SMN2基因转录剪接过程:通过反义寡核苷酸(ASO)或其他口服小分子药物调节SMN2基因转录和剪接过程,促进完整的全长SMN蛋白合成。(2)SMNI基因替代疗法:由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SMNl基因替代疗法,以纠正SMNl基因缺陷。(3)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神经保护药物、靶点作用于肌肉的小分子药物、干细胞移植治疗等。

参考文献:

[1]潘建延,谭虎,周妙金,等.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年37卷3期,-页,MEDLINEISTICPKUCSCDBP,.

[2]曹玲,Chan,HS陈凯珊,陈万金,等.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J]..

[3]利婧,张成.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hz/8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