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给我关上了门和窗
我只能夹缝求生
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始终坚信,这是一次有希望的坚持”
“整理柜子,翻出一本证书,满面灰尘,可能再也用不上了!生活本不该这样,为了孩子,不得不放下理想。只愿孩子能快点好,我们也一直坚信都会好起来的!”
这是一个名为“沐沐小战士”的微博账号,简介是:“穿上军装守国卫疆,脱下戎装护你一世安康”。他们到底遭遇了什么,才会发出如此感慨。
三年前,当时只有五个多月大的男婴沐沐,因肢体无力,经基因诊断后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这是一种罕见的隐性遗传神经肌肉疾病,新生儿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为了给孩子治病,沐沐的妈妈辞去乡村教师的工作,爸爸惜别部队,夫妻二人在家中配备多台仪器,二十四小时守护患病的儿子,原本可能活不过两岁的孩子,时至今日,沐沐已经3岁8个月了,可谓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男童确诊脊髓性肌萎缩症无法脱离呼吸机,需4小时贴身照护“我们就住在这个楼上,是租的房子。”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治疗和照顾,一家人在位于岳麓区的好家园小区内租住了一套房子,推开房门后,除了躺在床上瘦弱的沐沐,还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排痰器等各种各样的医用仪器设备,整个房间俨然是一个小型的重症监护病房。
沐沐的父亲邓启拾告诉记者,年7月9日傍晚,沐沐突然脸色苍白、嘴唇青紫、呼吸困难,医生诊断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由于孩子身体抵抗力差,反复高烧且肺部炎症持续,因此只能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进行呼吸,从那次以后,沐沐便无法脱离呼吸机。几年来,沐沐的父医院进行治疗,中医西医都进行过尝试,可是病情却未见明显好转。“你看他的手,如果我不扶着,就是这样垂下来的,这个脚也是,他的脚也是这样直着,因为肌肉没有力气,就连带着骨头也是没有力气的。”沐沐的母亲何燕告诉记者,因为疾病,沐沐全身肌肉都没有力气,只能躺在床上,需要4小时不间断的看护。
“现在情况好很多了,以前最严重的时候,不成人形,皮包骨的。那时候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两个多月,我们都做了最坏的打算,没想到他自己又坚持过来了,最开始声音都发不出,哭都没有声音,这次出院以后话也多一些了,能发声了。”邓启拾说。
针对性特效药55万元一针
每四个月注射一次
年月,沐沐的病情迎来了转机,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针对性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我国批准上市,并于当年10月份投入使用。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沐沐的父母艰难地等了两年多。面对如此罕见的疾病,现在孩子终于有药可治了。然而,这种需要终身注射的药物,一针就要几十万,这对邓启拾夫妻俩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最开始是没有药的,医生说只能活过两岁,我们一直想不能放弃,后面熬过来还是感觉非常欣慰,而且现在还有药了,但是这个药是非常贵的。”沐沐的父亲邓启拾告诉记者,目前,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针对性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69万多一针降到55万一针,每四个月沐沐就需要注射一次,并且需要终身注射。
这对于像邓启拾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没有办法,必须要有一个人来照顾他,另一个人要保障好日常生活,我就是卖一些老家的水果,他妈妈就是做一些团购,都是在手机上操作的,维持日常开销。亲戚朋友也帮了我们很多,也有一些筹款。”尽管邓启拾一家已经拼尽全力,但相较于沐沐所需的医药费,仍是杯水车薪。
▲沐沐的部分药品和医疗耗材。
由于经济压力较大,沐沐的呼吸机上所使用的气体三通软管原本是一次性的,但是为了节省开支,夫妻俩每次都会进行消毒后再反复使用。
这几年来,沐沐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治病,东奔西跑、四处求医,但他们从未想过要放弃。
微博记录一家三口日常
“脱下戎装护你一世安康”
邓启拾将自己的新浪微博名改为“沐沐小战士”,简介是“穿上军装守国卫疆,脱下戎装护你一世安康”,这个微博账号记录了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
邓启拾在微博上以儿子的口吻记录道:“哥哥姐姐马上开学了,弟弟妹妹也上要幼儿园了……沐沐今天也背上了自己心爱的蜘蛛侠书包。爸爸还给我量了身高,我又长高了呢。好想现在就出发去学校呀!”
同时,又以父母的语气写道:“可是,我的乖孩子,爸爸妈妈可以牵着你的手,但我们要快点好起来,我们要自己走着去上学,因为你已经长大了!爸爸妈妈也坚信,你一定会越来做好的!”
“他这样的情况确实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不光是依靠医学上的支持,对于护理来说,对于照护来说,都是要求非常高的,可以说他的父母是非常伟大的。”医院小儿神经专科主治医师慈柳也被沐沐一家人所感动。
医生介绍,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罕见的隐性遗传神经肌肉疾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头号遗传性疾病。当人体脊髓内的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害,就会逐渐丧失各种运动功能,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甚至呼吸衰竭,危及生命。事实上,这样的罕见病可以通过产前诊断进行筛查,今后这些罕见病筛查也有望纳入到新生儿的常规筛查当中,而这类疾病的治疗药物价格也有望调低,但目前,这些都是未知数。“现在国家的政策也一直在变化,很多罕见病也开始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