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
田间症状
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叶片变宽、变厚、僵直,心叶不能正常展开。造成病株生长缓慢、矮化、不结实。
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毒主要在小麦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主要靠灰飞虱传毒。玉米5叶期前易感病,10叶期抗性增强。套种田、早播田及杂草多的玉米地发病重。玉米苗期是粗缩病的敏感期。
防控方案
1、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毒源,提倡化学除草。
2、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缩短玉米苗期时间。灰飞虱为害期,玉米7叶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3、种子处理,用5%吡虫啉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能有效的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毒病的传播。
4、玉米苗期,喷洒30%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剂~倍液;8%宁南霉素水剂75~克/亩;5%氨基寡糖素水剂40~50毫升/亩;
5、在灰飞虱传毒为害期,尤其是玉米7叶期前,可喷洒下列药剂:2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20~40克/亩;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7~13克/亩;60%烯啶虫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0~15克/亩;80%敌敌畏乳油~ml/亩。
山丹丹农庄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