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药万元,为了孩子,没钱治和没

本文大概

字25图

阅读需要

10分钟

药是什么?药就是命啊!

徐峥的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揭开了这个社会所有穷人的伤疤,当你患病后,钱就是药,药就是命啊。你以为片中治疗慢粒性白血病的药格列宁已经够贵了吗?那你知道史上最贵的药是多少钱一支吗?

“史上最贵药上市,一支万元。”听闻此消息,估计很多朋友下意识地就攥紧了自己的工资卡。

01一支药万元

近日,经美国FDA批准,小儿脊髓性肌肉萎缩基因疗法在美上市,一支药物标价万美元(约万元),堪称史上最贵药。

据报道,该药物名叫“Zolgensma”,属于小儿脊髓性肌肉萎缩基因疗法,用于两岁以下SMA。

网友纷纷质疑:这是在拿孩子的命要挟家长,讨要赎金。

但医药公司则称这些批评并没有真正思考医疗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并称如果病人不使用该药物,通过做移植手术的话,每个病人大概要花万-万美元,远远高于这个款药物的价格,而且效果远不如这好。

该公司CEO表示,治疗该病只需一支药,并且该疗法约为长期治疗费的一般,患者若存活5年,相当于每年平均花费42.5万元,而现有的疗法在 年就需花费75万美元。而且在医保覆盖范围内,还可以分期付款。

同时该公司CEO称,这项疗法只需进行一次,也就是说治疗只需要一支药,算下来已经比其他治疗方式便宜了。

另一方面,该药在医保覆盖范围内,就像贷款一样,保险公司会在5年内分期付款。

不仅制药公司认为这个定价不贵,一些监督组织和患者也认为不贵。

近日,某监督组织给出判断,称:鉴于这种药物的潜力,它的价格是公平的。

通过该疗法后痊愈儿童的家长也站出来表示:有治愈的希望比什么都重要,生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监督机构和治愈家长纷纷站出来为医药公司说话,但似乎并没有说服到那些拿不出钱来治疗的贫穷家庭们。

多数人认为,生命固然无价,但这样的定价,分明是“以命要挟”,是商人的逐利本性。

还有另一部分人表示认可医药公司的定价,他们认为万事都是需要成本的,尤其是药物研发,药物研发不是做慈善,没有盈利,就没有机构愿意不计成本的去研发新药物,这对人类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各路网友的争执中,有最主要的两个争议点:

太贵,穷人治不起。

太便宜,医药公司研发不起。

02什么是SMA疾病?

在讨论药价是否合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所谓的脊髓性肌萎缩症究竟是什么?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种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引起的神经肌肉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四肢和躯干肌肉无力、萎缩,重症患儿常死于呼吸衰竭。

SMA是造成婴幼儿死亡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不同人群中的致病基因携带频率在1/40~1/50,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1/。

如果按照中国每年万左右的出生人口计算,就意味着SMA每年可能会给个家庭带来苦难。

也有人会问,这感觉跟霍金的病有点儿像呀!

其实不一样,霍金的病叫做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叫作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渐冻症”,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年龄往往在40-50岁;而SMA是一种遗传病,大多数情况下一出生就会发病。当然,这二者都属于罕见病的范畴!。

年,国际脊髓性肌萎缩症联盟正式确立了SMA的分类方案,他们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和运动功能,将SMA分为Ⅰ、Ⅱ、Ⅲ3个型别。后来,又增加了Ⅳ型和0型。

那这款神奇的药真的能治好SMA疾病吗?据了解,Zolgensma是一种基于腺相关病*载体的基因疗法,静脉给药可能可以修复相关基因缺陷,从而改善肌肉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Zolgensma的获批基于一项已经完成的1期临床试验START,以及一项正在进行中的3期临床试验STR1V。这两项临床试验共入选36位罹患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小儿科患者,研究起始时这些患者年龄约在2周~8个月之间。

在已经完成的START临床试验中,15名患者接受了Zolgensma的治疗,在接受治疗后24个月的随访时,所有患者仍然存活,且不需要 性的呼吸支持。

在正在进行的STR1V临床试验中,21名患者接受了Zolgensma的治疗,截至随访数据截止日期,即年3月,19名患者依然存活,且不需要 性的呼吸支持,1名患者死于疾病进展,1名患者退出。

在19名依然存活的患者中,13名患者年龄至少有14个月大。

与自然白癜风相比,这些临床试验数据证明了Zolgensma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言而总之,药物虽然很昂贵,但生命是无价的!

03高价背后,无数病患在苦苦挣扎

一支药万人民币,你说贵吗?

当然贵,这支药已经足以在北京三环内买套房了不是吗?

但,它应该这么贵吗?或者说,它可以这么贵吗?

对于穷人而言,它不应该也不可以这么贵。

这样的昂贵的药价无疑是给了大家一个希望,又重新赋予绝望——“我有药,但你医不起。”

这是一种比“绝症本身还可怕”的绝望。

出于求生欲望,出于现实考量,出于对对贫穷的无奈与妥协,所以他们“憎恨”制药公司,认为他们不应该如此“不近人情”、“罔顾生命一心逐利”……

他们有错吗?似乎也没有,他们只是一群得了“穷病”的无奈之人罢了。

但制药公司有错吗?动辄上亿的研发成本,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量的时间研发,终于有了这个可以治愈SMA的“神药",他们是不是需要收回成本?

制药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这句话乍听上去很冷漠,却很现实。他们要有资金才可以继续研发新药,提升治疗效果;要有盈利才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制药行业,为更多的疾病带来希望;有了新药,绝症患者们才会有希望。

在《我不是药神》中,我们看到了奇迹,“物美价廉”的印度仿制仿制“格列卫”让那些病友们有了活下去的可能。

但,倘若没有真正的经过多年研发的贵药“格列卫”问世,哪里又有之后救无数人姓名的“仿制格列卫”呢?

国家统计局对中产阶级的定义——年收入在5万到42万人民币之间,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如果购入这样一支药,不吃不喝至少还需要消耗30多年的积蓄。

虽说是“救命药”,实际上对普通家庭来说也很“要命”。

人人都说看病贵,但现在看来,有的先进疗法可能自研究成功之日起就与“天价”画上了等号,更是令人望尘莫及。

我们无法发出“何不食肉糜”的疑惑,也没有立场在道德层面上要求制药公司“善良”、“无私”,在无奈叹息一声过后,我们难道只能被动等死吗?

当然不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重疾,我们都希望能得到良好的医疗护理,希望重疾能得到治愈。而提前准备重疾保障金,建立起充足的储备,就成为了有效降低风险的关键性因素。

04四、重疾保障应提早规划

我国人民最







































云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hz/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