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邦莲家庭
家庭标签:西安市“最美家庭”
子承母业的牙医之家
家训宣言:本分做人、诚信做事
妻子:邓邦莲,51岁,医院院长,全国三八红旗手。丈夫:易民,54岁,就职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儿子:易子安,25岁,口腔医学研究生在读。邓邦莲总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邓院长”,她既是一名出色的口腔医学主任医师,每天为患者解决病痛;也承担了口腔医学学生的教学指医院的管理工作。很多人不知道的是,51岁的她,还是一名拥有教学执照的瑜伽老师,口腔医学、应用经济学双博士。这不禁让人惊呼:邓院长的精力怎么这么旺盛!从年邓邦莲医院“铁饭碗”去创业,到如今的“斜杠生活”齐头并进的背后,是家人对她生活、事业的全力支持。邓邦莲的家庭处处充满着努力、进取、承责、担当、宽容与豁达,一家三口携手并进,每个人都在工作和事业上不断进取。◆家庭和睦,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邓邦莲的家庭温馨和睦,源于一家三口都是愿意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的人。先生易民是个孝顺父母的人,从自己工作第一个月开始,就把工资的一半寄给父母。邓邦莲和他谈恋爱时知道了这个习惯,不但不觉得“以后小家的钱分给公婆”了,反而觉得“这个男人勤俭持家、孝敬父母,一定是个可靠的人”。
易民在铁路上工作,经常添乘、出差,不能及时在外地找到邮局汇款,邓邦莲就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定期去邮局给公公婆婆寄钱,直到今天,婆婆也不知道收到的家用有不少是邓邦莲寄的。
夫妇俩不但为对方着想,也非常尊重孩子,是一对开明的父母。记得儿子易子安和同学们在初中班会被批评时,很多家长当场就暴怒起来,开始打骂孩子。邓邦莲虽然也很生气,但她选择给老师道了歉,然后把孩子带回家里私下教育。“即便年纪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我们不能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训斥他,这是对他的一种尊重”,邓邦莲说。
◆子承母业,发挥“母亲”在家庭的作用易子安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也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腔医生,目前在母亲的母校就读硕士研究生,踏踏实实地走上了母亲曾经走过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只有25岁,他已经是一名准新郎,即将在今年秋天完婚。很多年轻人对婚姻悲观、消极,易子安却选择了在合适的年龄步入婚姻殿堂,这来自于对父母和睦婚姻生活的认可与向往——邓邦莲夫妻给儿子好好打了个样。
谈到即将到来的喜事,邓邦莲笑道:“我从小就教导他,如果谈恋爱就要认真,奔着结婚去,结婚后更要疼爱、呵护老婆。”的确,正如邓邦莲所说,一个“好母亲”可以影响三代人,女性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也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发挥着“好妈妈”的作用,孝敬老人,影响孩子,与爱人相携,将家变成了温暖有爱的港湾。
南崇敬家庭
家庭标签:正直、环保的检察官之家
家训宣言:积极向上,热爱生活
丈夫:南崇敬,49岁,西安铁路运输检察分院员额检察官。妻子:贾晓莉,46岁,某部队主管护师。儿子:南佳昊,22岁,上海大学在读。南崇敬的检察工作日常很特别,从过去坐堂办案、埋头研究卷宗,变成了现在山野林间跑,与各种珍稀动物打交道——他是一名用脚步丈量秦岭的公益诉讼检察官。“正是有了妻子在后方的默默奉献,我才能不负守护公益的神圣职责,积极保障自然环境的生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繁重工作的背后,是妻子贾晓莉坚强有力的家庭保障,三口之家亲密和睦,一起努力打造着属于自己的火热、幸福的平凡小日子。◆救护秦岭,是自己热爱家乡的独特方式公益诉讼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检察工作,可以说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照搬,每一步都走得不易。南崇敬的工作内容“可大可小”,小到对学校门口可能危害到学生身体健康的三无小食品进行诉讼;大到监管河流污染、查处破坏秦岭草甸、保护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等,无论是跋山涉水、多方联动,还是“鸡毛蒜皮”、苦口婆心,只为了守护秦岭的绿水青山,让环境污染无处遁形,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保驾护航。
“举个例子,我们在高山草甸中见到驴友踩踏出来的一条路,一般人只能看出来有乱扔垃圾的问题,但其实最重要的是,驴友踩坏了脆弱的草甸,这些珍贵的植被可能几十年才能长十几厘米,而且这地方以前是动物迁徙的必经之路,现在人类来过,动物可以闻见气味,就不过来了,这也是有关动物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南崇敬解释道。
由于要和自然生态打交道,每个公益诉讼检察官都自学成了“杂家”,南崇敬也不例外。他需要补充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并且和水源专家、动物专家、植物专家等密切联动,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一起进行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估。
“我自小生长在秦岭脚下,对秦岭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无限深情。作为一名检察官,为秦岭‘疗伤’修复生态,既是检察履职的必然要求,也是以自己的方式感恩秦岭、热爱秦岭。”南崇敬的工作和生态公益相关,也见多了生态污染的惨烈日常,因此在生活中也积极贯彻着环保的做法,家人们也积极响应,把“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深深镌刻进了家规中,并影响着身边的亲戚朋友,这股保护生态、维护民生的力量正在逐渐壮大、蓬勃着。
张宝心家庭
家庭标签:用爱“解冻”生命的阳光之家
家训宣言:勤劳、孝顺、友善、忍让、守法
丈夫:张晓平,58岁,退伍军人,西光集团内保中队职工,曾被评为优秀党员。妻子:韩亚利,58岁,接一些缝纫活在家做。大女儿(右):张宝心,33岁,经营淘宝店,售卖原创设计手工饰品,曾获“新城区优秀残疾人”称号。小女儿(左):张宝艺,30岁,网络客服。专栏作家连岳说:“家庭经营得好,世界风雨再大,一生也是幸福的。而且,家庭和睦,几乎可视为一个人能力与品德的标志。我是格外尊重他们的。”张宝心家庭便是这样值得被尊重的一家,他们不似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残疾人家庭,既不悲观,也不愁苦。他们笑容明亮,似心底住着一轮温暖的太阳。◆向阳而生,开心过下去最重要张宝心三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脊肌萎缩症(即渐冻症)。四岁时,因双腿失去行走能力,她开始靠轮椅代步。妹妹比她小三岁,患有和她同样的疾病。面对两个渐冻症女儿,父亲张晓平和母亲韩亚利没有因此消沉,他们振作起来,朝前看。“孩子已经生病了,每天愁眉苦脸也改变不了什么,不如高高兴兴把日子过下去。”父亲张晓平坦然道。在母亲眼中,女儿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坚强、励志、上进、懂事。一路走来,夫妻两人无比欣慰,一家人互为支撑,成为彼此的力量,将日子过得热气腾腾。他们用心生活,将每一天过得充实无比;用爱筑家,将日子打理得井然有序。每一个去过他们家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温馨又干净,很让人羡慕。韩亚利说,每天早晨打扫房子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干净体面地迎接每一天,日子也会更亮堂。另一个仪式感便是,每逢年夜饭,一家人必须吃钱串子(面条)、出气包子等食物,用一道道精心烹制的美食告别这一年的辛苦,带着美好的向往跨进新的一年。姐妹俩虽然无法自由行走,但是在这样爱意流淌、笑意浓浓的家中长大,她们觉得世间最美好的地方,她们早已走遍。◆勤劳立家,家人一起创造美好生活父亲张晓平从部队退伍后,进入西光集团内保卫队工作,时常会轮到夜班,虽然辛苦,但也意味着次日白天他可以在家休息,分担家务,照顾孩子。母亲韩亚利在家中的阳台上支起“裁缝铺”,将家里一切照顾妥当后,便开始忙碌自己的活儿。“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果实,只有勤劳才能改变生活。”这是张宝心自小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年,她注册了一家网店卖服装。父亲全力支持她,为此专门买了相机,去学习摄影,工作之余承担起拍产品图的工作;图片设计和上传等线上操作由张宝心完成;母亲负责去西安康复路淘货;妹妹负责客服工作。一家人齐心协力,做得最好的时候,她的网店入围了“全国百强网店”的竞选。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考虑到父母起早贪黑进货、包货、发货太劳累,父亲也因为常年抱姐妹俩上下轮椅,累出腰伤,张宝心决定另谋出路。后来,她开始在网上学习手工制作发饰,从刚开始的“手不灵便,被热胶水烫伤”到如今的灵巧娴熟,张宝心说她的坚持和毅力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她的努力被越来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