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对家长来说,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动不动就发烧,一烧就是40来度,而且反反复复,这真是热在孩子身上,疼在爹妈心里。那么遇到这种情医院,不去会不会烧成肺炎,孩子烧抽了,烧傻了咋整?今天辽宁号就把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挨个搞清楚。
孩子发烧及体温测量发热的分度一般采用以下标准: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高热40.5℃以上超高热测量体温,提倡使用电子体温计。因玻璃水银体温计容易碎裂而释出汞,对人体造成危害并且污染环境。建议废止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
发烧,体内的一道“防护墙“发热弊端:容易造成高热惊厥;增加氧耗量和心率,增加心脏负担。发烧好处:体内一种正常免疫反应,可以帮助消灭病原体及提升抵抗力。动物实验证明:许多低等动物受感染时也发热,发热可提高其生存率,若给予退热措施,则存活率下降。解放军第二0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马学梅表示:“发烧时人体各种免疫功能都强,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在体温30度到40度时达到最高,而体温37度左右正好是病原微生物繁殖最快的时候,所以降温降得过于积极,其实是在帮病原体的忙。”所以病因确诊之前太积极降温,等于支持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反而会让孩子病得更重,病程更长。
儿童发烧的三宗罪?不对!沈阳市民
我觉得发烧是病,发烧温度越高,容易造成肺炎。
沈阳市民
烧时间长了会引起脑炎、肺炎、还容易烧抽,会影响他智力发育的。
脑炎、肺炎、高热惊厥,儿童发烧的这三宗罪流传甚广,很多家长也都认可,但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错的。
解放军第二0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马学梅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就是说是因为得了病,比如得了肺炎,得了脑炎表现为发烧,而不是说发烧烧成了肺炎和脑炎。对一部分孩子来讲,发烧可能会引起高热惊厥,其实高热惊厥最大的危害就是家长特别恐惧,对孩子来讲是没有太大危害的,也不会引起孩子智力下降。
发烧温度越高越严重?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发烧时间越长、体温越高,病情就越重,这也是不对的。病情的轻重取决于引起发烧的病因,比如幼儿急疹,患儿虽说可能持续高烧几天,可危害却很小,疹子一出,病就随之痊愈。肺结核通常是低烧,却是严重的顽疾。不能以发热程度预测发热病因及疾病严重程度,但当3个月以下的患儿体温≥38℃,3-6个月婴儿体温≥39℃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细菌感染。
解放军第二0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马学梅这么告诉家长:“发烧的时候家长怎么判断孩子病得重还是不重呢?不是看体温升得高还是低,而是看退烧之后孩子的精神状态怎么样。如果说退烧了孩子精神状态很好,可以在家观察。如果退烧之后孩子还是萎靡不振,也不吃也不玩,不哭不闹,说明孩子比较重,医院。但是即使孩子精神头也挺好的,但在家发烧也超过3天了,医院的。”
38.5度就吃退烧药?不对!发烧也是把双刃剑,如果体温过高,患儿不但难受,而且对各器官也有所损害,还可能发生高热惊厥。那么患儿烧到多少度才应该积极退烧呢?相信很多家长会异口同声的回答,38度5,这个数字甚至成了不少家长心中的一个标尺,孩子一发烧,他们就守在旁边量体温,只要一到这个数,就给立即孩子吃退烧药,那么这种做法到底正不正确呢?
重要提醒
据医生介绍,患儿38度5以上建议积极退烧,这种说法在过去的儿科医学指南上的确提到过,不过这也只是个经验数字而已,是因为多数患儿发热一旦超过这个温度,就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但事无绝对,所以最新的儿科医学指南就删除了这个数字,提出是否选择积极退热还是应该以患儿的精神和身体状态为依据。
医院副主任药师党大胜
如果超过38度5甚至达到39度,孩子的精神状态很好,该玩玩,该吃吃,那么我们也不要刻意地给他去退热,但如果患儿曾经有过高热惊厥,或者是本次发热体温上升的速度特别的快,那么38度5不是它的一个底限。
孩子发烧物理降温有没有用如何退热,很多家长认为有服用退烧药和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就退热效果而言,物理降温远远不及退烧药。
物理降温方法不推荐的方法——?冰袋降温将冰袋或冷毛巾放在孩子前额,但可造成局部冰冷,导致非常不舒服,孩子往往不易接受。?冰水灌肠造成患儿寒战、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常有较严重的不适感,不推荐使用。?酒精擦浴不要用酒精擦浴降温,因为宝宝的皮肤娇嫩,酒精容易吸收入体内,引起宝宝烦躁、哭闹。推荐的方法——
?去掉过多的衣裤,暴露更多体表于空气中,补充大量水分以增加热蒸发。
?温热擦身用温水沾湿毛巾,拧得稍干后,给宝宝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要多擦几下,以微红为适度。
?温水浴是最简单的方法,将孩子泡入稍高于体温的温水15-20分钟,并间隔洗上2~3次,只要不是在室温很低的房间内,洗澡后及时擦干,避免风吹,宝宝是不会受凉的。
孩子发热退烧药怎么吃是否给予退热治疗,需要在权衡利(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和行为)弊(药物副作用)基础上来决定。退热剂不能缩短发热病程,也不能有效预防高热惊厥,退热目的是减轻儿童的不适,减轻家长的恐惧。
儿童退热剂应用的体温标准: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退热治疗。
儿童退热剂应用的年龄:3个月儿童,3个月婴儿建议采用物理降温退热。
WHO推荐的安全用于小儿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应用退热药同时应多饮水。
对乙酰氨基酚
?用法用量: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每次mg),口服,间隔时间≥4h,每天最多4次?常用药物:扑热息痛、泰诺林、百服宁?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主要是反复多次的应用,超剂量所致。治疗剂量的反复多次使用,可引起肝转氨酶增高,但未见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的报道;超剂量应用后肝酶升高明显,有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布洛芬
?用法用量:布洛芬5~10mg/kg(mg/d),口服,每天最多4次。?常用药物:恬倩、美林、托恩、安瑞克?单次应用常规剂量的布洛芬,其退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强且维持时间久。?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胃烧灼感、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较轻微。其他退热剂——副作用大,不推荐孩子使用
?安乃近可致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儿童不推荐应用。?阿司匹林与其他退热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相当,但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风险;同时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概率;儿童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增加瑞氏综合征风险,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应用。?尼美舒利短期内(10d)不良反应有低体温、胃肠出血和无症状肝酶升高,不推荐应用。?糖皮质激素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医院副主任药师党大胜
我们的药物的服用剂量是有限制的,4小时一次一天不超过4次,这样如果有的孩子退热效果差,那么这两个药物可以交替使用,但仍然是总量不可以过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用药以后病人会急剧的出汗,这个时候要积极的补充水份和盐份。
发烧要不要吃抗生素一些家长认为发烧是炎症引起,所以孩子一发烧就给吃抗生素,其实多数情况下是有害无益。医生表示,发热原因明确为细菌感染性疾病,可经验性选用敏感抗菌素。发热原因不明的,关于抗生素应用问题有很大争议,一般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尤其是不主张静脉途径应用广谱抗生素。
医院副主任药师党大胜表示:“绝大多数的儿童感染初起阶段都是病毒感染为主,使用抗生系既不能缩短病程,也不能让患者的体温下降,还不能预防后期的细菌感染,所以这时候使用抗菌药物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如果患儿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超过3天,那就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医院化验确诊,然后再决定是否选择抗生素治疗。
发烧打不打退热针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为氨基比林及其衍生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其副作用大,注射后孩子大量出汗,容易发生虚脱甚至休克;过敏体质的孩子,会出现过敏性皮疹,轻者可见荨麻疹,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另外,此类药物肌注局部刺激性较大,引起臀肌萎缩、麻痹、感染等并发症。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类药物已在22个国家禁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将氨基比林列为淘汰品种,儿童应禁止使用氨基比林。
发烧的常见误区?孩子发烧就要马上吃药、看医生
?发烧会烧坏脑袋、影响孩子智力?输液可以让孩子迅速降温,病也就好得快了?多种退烧药并用,退烧速度会更快些?发烧并手足发凉的孩子应该多穿衣服?发烧的孩子不要洗澡,以防着凉?孩子发烧时应多吃高蛋白的肉来补充营养?烧退就表示病已经好了沉着应对儿童发热?尽可能鼓励孩子多进液体。在发热头几天内多进液体要比多吃营养重要得多。
?通过洗温水澡、提高室内温度等办法增加皮肤蒸发散热,平缓降温。?尽可能合理使用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WHO推荐的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不要轻易打退烧针,反对糖皮质激素用于退热。?尽可能在明确病因后,再考虑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抗生素不是退热万能药物。来源:辽宁号记者洪亮刘超
辽宁号新媒体编辑:小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