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霍金去世,享年76岁。
霍金的三个子女露西、罗伯特和蒂姆今天发表了一份声明:“我们深感悲痛,我们敬爱的父亲今天去世了。”“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传奇将永存。”
不得不承认,霍金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他被誉为“爱因斯坦继承人”、“二十世纪后期最伟大天才”、“活着的最佳头脑”,甚至被记者称为“宇宙之主”。
斯蒂芬·W·霍金是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教授,也是当代最著名的宇宙学家和相对论家。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销量达万册,从年出版以来一直雄居畅销书榜。霍金把他的书大受欢迎归结为两个因素: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好奇;公众总是要寻找英雄。霍金满足了这两种愿望,成为当代极富传奇色彩的“科学巨星”。
21岁时,他被确诊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医生宣判“只能活两年”,但他活了76年!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又称卢伽雷病。卢伽雷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棒球手,他患病后,人们就以他的名字来俗称这种病。患这种病的人也被称为“渐冻人”。
自患病以来,霍金的肌肉功能持续萎缩,如今,他只剩下右眼珠勉强能转动,每分钟只能表达一个字母。
虽然因为疾病已不能发声,但借助一种高科技发声设备,他可以“说话”,和人交流。
有一次,在达沃斯论坛接受记者采访后,他已经非常累,状态很不好了,但给他拍照的摄影师还是提了一个要求:
“您能不能再打一个词,表明一下您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
霍金停顿了很久,最终靠着眼睛下面那一小块唯一能活动的肌肉,指挥光标打出了三个字母:Wow。
竟然是这个词。
如果让任何一个年轻人,或者中年人,又或者已经活过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对这个世界做出一个评价。应该很少人,会有如此的感叹吧。
但霍金对这个世界发出的词,是一个惊叹!
即使一生受尽病痛折磨,全身失去控制能力,他对于这个世界,依然像一个孩童般热爱。
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灵魂
霍金,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不知是否是纯粹的偶然巧合,现代科学的奠基者伽利略正是逝世于年前的同一天。
他在牛津大学受完大学教育后即到剑桥大学上研究院。他原先对天文不感兴趣,有一次到某天文台参观,看到的那些斑斑点点模模糊糊的天文底片使他兴趣盎然。
引他走上现在这条路的是他的导师西阿玛,一位在奥地利诞生的科学家。西阿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英国当代几乎所有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宇宙论家都出之于他的门下。霍金一直以非常感激的心情对待他的恩师。他和另一位西阿玛的学生埃利斯年合著的《空间时间的大尺度结构》一书即是献给西阿玛的。
然而,不幸降临到他的头上。年,21岁的时候,他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疾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或俗称卢·伽雷病,医生认为他只有两年可活了。(该病引起位于脊柱和头脑内以控制随意肌肉活动的神经细胞逐渐瓦解。头脑思维不受影响。病人通常因呼吸肌肉失效,导致肺炎或窒息而死。)当时他必须拄着拐杖上学。从他早年的照片看,他原先的个子很高,长得很英俊,目光非常锐利。
他承认,面对这一致命挑战,他一度对人生十分厌倦。相信无可救药以后,医院里经历了难以排遣的梦幻,决定“……反正就是一死,我不如做些象样的益事。”经年累月,他粉碎了医生的预言,创造了奇迹。
他奇迹般地活下来。但是,他已完全瘫痪了,他的行动完全依赖一台电动轮椅,他操纵开关就可以进退转弯。
他的病症越来越严重,但越到后来状态越稳定。年以前他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声音讲话,他的语言只有在他身边生活、工作了几个月之后的人才能勉强理解。
他向讨论班作报告,通常是让人在透明片上写得非常详尽,他说一句,助手重复一句标准的英语。
他办公室里专门有一台为他翻书的机器,如果阅读预印本时,则需要别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他驱动着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年,当他访问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时,得了肺炎,英国皇家空军用专机将他接回英国治疗,在进行了穿气管手术后他就根本不能讲话了。现在他的轮椅上装了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他操纵这台机器进行交谈,这个合成器具有加利福尼亚的口音,但他认为依靠它交谈比失声之前还方便。他的一切起居必须由助手、护士或学生作每天24小时的照应。
在剑桥大学校园。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位骨瘦如柴、全身瘫痪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缓缓而进,无疑此即霍金教授。
面对这样的一个执著追求科学真理而意志坚强的灵魂,令人顿生敬意。他的传奇性的和疾病搏斗的科学家的一生真是人类意志力的写照。
他掀开了宇宙间最神秘的一帘
就像霍金周身透射出一种神奇色彩一样,他从事的研究领域,本身就是自然界中最神秘而具魅力的内容之一。
霍金的研究,与宇宙中最神秘的现象——黑洞联系在一起。黑洞的研究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上个世纪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就曾说过,天上最亮的星是看不见的,因为这种星的万有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连光线都逃脱不出来。以后,科学家提出了“黑洞”这一概念。黑洞的表面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单向膜。任何误人黑洞的物体再也不可能返回出来,对于外界而言即是寿终正寝了。但是霍金将量子效应引入黑洞研究,发现从黑洞的表面会蒸发出粒子,随着黑洞的粒子蒸发,黑洞的质量降低,到了最后一个阶段,黑洞以大爆炸而告终。
黑洞蒸发研究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这个现象之中。它显示出我们通常理解的真空并非真正的一无所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有粒子蒸发出来,这儿的真空并不是“无”。黑洞物理还对人类认识的极限注入新的内容。要避开专门的术语来议论这些是非常困难的,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正如两阿玛所说,仅黑洞蒸发的发现就足以使霍金名垂不朽。
之后霍金的兴趣转向宇宙论。他发现迄今所有的宇宙论研究都没有触及到最根本的问题,即宇宙从何而来,为什么存在,时间有没有开端、终结等等困扰哲学家的问题。霍金的宇宙模型是一个封闭的无边界的有限的四维时空。这个模型具有哲学的简洁的美,人们几乎很难拒绝这样美妙的模型。霍金和彭罗斯对引力物理学科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几乎当代任何一篇严肃的广大相对论和宇宙论的论文都不能不引用他们的论文。
人类意志力的动人写照
霍金的成就,与他超人般的意志有关。当·佩奇是一位物理教授,-年,他在剑桥从事博士后研究时,曾得到霍金的指导,他回忆起这样一件往事:
有一年,霍金一家带我一道去在威尔斯郡威耶河附近的乡间别墅。这个房子在山上,有一段铺好的人行道通到房子去。他开始上坡并超前我不少——大约十米左右,然后他拐个弯进入房子,但是这刚好在斜坡上。我注意到他的轮椅慢慢地往后倾倒下去。我想跑上去扶住,但是没有来得及,他往后翻滚到灌木中去了。看到这位引力大师,被地球微弱的引力所征服,是令人震惊的一幕。
霍金的好友,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教授基帕·索恩谈到了他对患病后与疾病作抗争的霍金的感受:
有一次我到霍金家作客。晚饭后,在霍金要上床时,他自己一个人上楼。这时霍金已不能走路。他上楼梯的办法是抓住支持栏杆的铁柱把手,并用手臂力量把自己拉上去。要把自己从底层拖到二层是费时又艰苦的奋斗。他的夫人解释说,这是他复健的重要一环,是为了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他肌肉运动的协调和力量。在我明白这缘由之前,看到他受这等煎熬,真是令人心碎。正如对有关霍金的其他类似事情一样,一旦你了解他,你就会将此视之当然。然而,当你初见到这种情景时,一定会大吃一惊,会用非常感动的眼光看他。
曾在霍金指导下完成研究生论文工作的白纳德·卡尔对导师的了解更胜人一筹:
在某种意义上,霍金永远在面临着死亡。随时死亡的可能永远存在。我认为在霍金的事业发展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他意识到时间可能是短促的,他必须非常快速地工作,所以他决定专心一致迅速工作。
鞭策霍金前进的一个原动力,是他要理解宇宙的坚定决心。我们谁也逃脱不了死亡,对于霍金更是如此。因而它提供了一个强烈的动机。
人们总爱提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他没有生病的话,能否对科学作出如此伟大,甚至更伟大的贡献?他的残疾是否阻碍了他的科学贡献,这并不不清楚。如果他没生病的话,也许不能产生这么多的成果,所以,可能各有利弊吧。
霍金的绝大部分奠定其在科学史上地位的工作是在他患病后作出的,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何以能取得如此不凡的科学成就,伦敦帝国大学的理论物理教授克里斯多福、伊宣蒙是这样分析的:
霍金论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真正地贯注于关键处,而不像我们一些人那样,受相关细节的诱惑。他使用时间非常有效率。他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这在物理学中当然是很高明的。只要读霍金所写的论文预印本,就能对他所做的研究有透彻了解。他在许多方面使自己几乎像没有残疾那样工作。你确实不能从他工作的任何阶段,找到他正和可怕疾病搏斗的迹象,也许除了他发展出来一种特别清晰的风格以外。
霍金的残疾鼓励他在特别适合应用深入思维的科学领域作研究,而不仅是处理一大堆繁琐计算。例如,有许多基本粒子物理的分支,一点研究就会牵涉到非常复杂的计算,不管是在纸上,还是用电脑,都是大量的工作。很清楚,霍金没有深入这类研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相反地,尤其在近年,他有意研究那些需要专心思考的题目。他当然会讨论到形而上学的方面。他非常努力地思考关于量子力学基础,及其与他的研究相关的问题。在那个意义上,人们也许可以了解,他的疾病如何使他更向内心、集中注意力。
最大的科学
霍金8岁时进入一所私立学校。在那里,他喜欢结交与他分享古典音乐兴趣的朋友;喜欢艾米斯、赫胥黎等人写的精彩读物。作为一名十七岁的牛津大学学生,霍金感兴趣的是成为八人赛艇队的无畏舵手,而不是追求数学和物理学学位。霍金承认平均每天仅花了一个小时在攻读他的学士学位上。他在牛津大学受完大学教育后即到剑桥大学上研究院。
霍金考虑过两个可能的博士课题研究领域:基本粒子和宇宙学,分别研究至小和至大。他最终选择了宇宙学,因为宇宙学有可用方程式表达,以及检验从望远镜和空间探测器收集来的数据的数学基础。宇宙学还可以仅仅用头脑来研究。因为它包罗宇宙——宇宙的创生、演化和毁灭,所以宇宙学是“最大的科学”。
用头脑足矣
霍金自称:“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
霍金虽然不能用笔和纸工作,却因借助可用图形描绘在纸上的精神图象表达他的思想。霍金的方法较传统的需要假说、实验和观测的科学方法更加直觉,他说:我工作非常依赖直觉。有时候我发现原来的想法是错的,但它导致新的思想。我发现同其他人讨论我的思想十分有益。即使他们不贡献什么思想,把思想解释给别人听仍对我整理思想大有帮助。
不能言语的霍金用左手两个指头从安装在他轮椅上大约15×18英寸见方的计算机监视器遣词造句。通过按压手中握着的开关,从一份0个词汇的单子上选词。他组成了一句话以后,语音合成器为他的听众营造听得见的效果。霍金教授事先拟好他的讲演稿,把它存入计算机磁盘,然后为听众启动语音合成器。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含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
在《时间简史》里,霍金教授以未受科学教育的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叙述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的基本思想。
▲年4月16日,霍金在中国开了官方微博
他没有走我们熟悉的“身残志坚”、“可歌可泣”路线。相反,他总能以另一种方式吸引公众的眼球。
霍金在科学上的成就毋庸置疑。他创建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发展了黑洞理论,写下《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等一系列著作。
除了科学主业,霍金还有很多丰富而精彩的人生。
他是演艺圈的常客,在许多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他本色出演自己的身影。
他的首次“触电”,是年在《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客串自己,与扮演牛顿、爱因斯坦的演员一起打牌。
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和《飞出个未来》中,霍金为自己的角色配音。
霍金在《辛普森一家》中的形象——
《生活大爆炸》第五季,高冷的谢耳朵为了见他一面,不惜在大庭广众穿上小短裙。
为了激起人们对太空飞行的兴趣以及展现残疾人士的潜能,霍金在年亲自参与了零引力飞行实验。
年,他与英国老牌摇滚乐队PinkFloyd合作录制了一首摇滚乐单曲《Talking》。霍金独特的声音与乐队完美融合,为原本就崇尚迷幻前卫摇滚音效的PinkFloyd乐队的演唱,增添了奇特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不是霍金与PinkFloyd乐队的首度合作,早在年,他们就一起录制了歌曲《KpTalking》。“KpTalking”专辑的封面,充满了迷幻色彩。
在歌中霍金通过电子语音合成器说了这么两段话:
“千百年来,人类像动物一样生活。但突然我们的想象力被释放了出来,那就是我们学会了讲话。”
“没有必要这样的冷漠,所有我们需要做的是确定我们在保持交流。”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霍金以最严谨的姿态面对科学。
而作为一个人,他以最饱满的热情对世界投注好奇的目光……
再见,永远的孩子,霍金!
编辑:郝梦夷
本文综合自文汇报相关报道(作者:江世亮、郝梦夷等)。本帐号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