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茅坑,是银行地产保险。
现在说茅坑,是茅族股跌出来的坑。比如,今天医疗股全线崩盘,甭管你是做创新药的、做中药的、做医疗器械的、搞CXO服务的、搞眼科的,搞医美的,今天通通被按在地上摩擦。消息面上,倒是有个政策。药监局药物审评中心发布了个《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但这是针对药品研发的,跟其他子行业没关系。文件的中心思想,主要是给现在抗癌药的研发降个温。下面两张图,是去年药审中心审批的药物情况。能看出来,不管是化学制药、还是生物制药的药企,都在往抗癌药的研发上砸钱。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造药圈,抗癌药的赛道特别拥挤。所以,没啥行业大消息,医疗全行业的大跌,只能解读为情绪的宣泄。听到有人吹口哨,直接尿了一裤子。茅族票在过去的两年表现很强势。万得去年9月份编制了个茅指数,到今年春节半年就涨了50%+,更别说持股时间更长的。部分茅族股现在是难受了点,但总不能涨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跌了就叫人家牛夫人吧。很多传统赛道的茅族股,仍然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无非是资金现在有了景气度更高、赔率更高的赛道选择,开始重新扎堆而已。而这轮风格的变化,大概是3月开始的。3月份之前,茅族股全面调整。不分你我。3月份之后,高景气赛道的茅族股爆发。有的爬出茅坑,有的越挖越深。宁德时代爬出茅坑
恒瑞把茅坑挖得更深
不过单单市场风格的变化,不能解释所有茅族股的股价走势差异,比如恒瑞和药明康德,毕竟这俩都是医疗行业的。
说起恒瑞的问题,都会解释为集采。
集采对创新药企,确实不太友好。因为一款药物从研发到上市,是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过程,耗时耗力也耗钱。
你一个集采,做创新药的要和仿制药同台竞技,这谁能干?
很多药企为了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就会选择把研发工作外包给搞CXO服务的企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
而这就是在茅族股大跌之后,恒瑞还在跌,药明却爬出来的原因。
药明也爬出了茅坑但恒瑞绝不会放弃研发。
研发能力是恒瑞护城河的来源,恒瑞的研发投入远超同行业,今年一季报,恒瑞的研发投入同比增加62%。
集采不过是个小波浪,对药企而言,努力研发药品仍然有利可图。比如很多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因为罕见病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小、研发成本高,很少有制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