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两会后,教师工资将上涨helli

今年两会,不少代表为教师待遇、编制、职称建言,一起来看看!

0

        

提高教师待遇水平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

不少代表委员也为提升教师待遇建言献策,发出呼声。

委员的呼声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水平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水平。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软硬并举,拿出“真金白银”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水平,落实“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吸引优秀人才争相从教。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韦振益:△单列中小学教师工资系列,合理确定全国基本标准一是单列中小学教师工资系列,合理确定全国基本标准。该标准应该达到较高水平要求,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超过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以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质量。二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国家、地方中小学教师工资分担机制。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国家给予相应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支持,并不断完善长期坚持。三是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专项督查制度。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制定相应督查机制,确保相应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全国政协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乡村教师工资应大幅高于城市同职级教师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大幅高于城市同职级教师工资、公务员工资水平(根据艰苦程度,应增加50%-%),乡村教师的工资应由省级及以上财政承担,应明确设立相应的补贴和其他方面的优惠待遇。建议修订《教师法》相关内容,应有明确的条款予以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善竑:△加大财政拨款和专项补助,解决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问题加大财政拨款和专项补助,解决好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落实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将幼儿教师纳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按一定比例设置特殊津贴,提高待遇。

02

        职称评审权下放委员的呼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校”,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分配。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分配。目前职称指标主要根据教师数量进行分配,直接导致各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情况,容易挫伤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建议以区县为单位,根据上级确定的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职称比例结构,在县域内各校间统筹协调,拿出一定比例指标进行弹性调整与分配。职称指标向偏远地区学校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丰富、优秀教师数量多的学校倾斜,以促进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同时调动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03

        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委员的呼声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崔建梅:△建教职工编制核定不能搞“一刀切”。目前,初中、小学分别按照生师比3.5:和9:核定编制。这个比例按照正常的教师工作量和体育、艺术等学科教师的专业要求,是很难满足教学实际需求的。建议科学制定教师编制总额,将比例调整为初中0:、小学3:。同时,制定编制时,应充分体现“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精神,在编制核定上不搞“一刀切”,真正实行“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落实学校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校学生数、班额等变化情况,每年对学校编制进行适当调整。

04

        工资/职称/编制即将发生重大改革中小学工资分配向班主任等一线倾斜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鼓励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一些事业单位的职工将迎来一大波利好消息事关工资、职称和编制

中小学工资分配向班主任等一线教师倾斜

近日召开的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电视电话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表示,将围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要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人才评价改革。在分类改革、完善工资分配政策方面,指导中小学完善内部分配政策,以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坚持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鼓励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在内部分配时,向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指导高校突出业绩导向,制定并完善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内部分配方法。

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各有关部门和地区指定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建立符合不同人才成长规律和实际特点的评价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核等工作的规范管理。事业单位在招聘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日前,教育部、中组部、中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举措,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实现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意见》着力深化乡村教师管理改革,缓解乡村学校人才短缺问题,提升乡村教师职业供给力。《意见》着力保障乡村教师地位待遇,让乡村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提升乡村教师职业保障力。强调社会地位提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重点研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为更多优秀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多种渠道。高校、科研院所薪酬机制改革,鼓励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近日,人社部组织实施人才服务专项行动,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落实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鼓励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完善技术要素和创新成果参与分配机制,引导企业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鼓励企业对关键核心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和分红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措施。支持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规定兼职创新、离岗创办企业。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发展需求,整合优势人才资源,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参公事业单位职工将在职务、工资、奖金等方面发生这些变化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发布》在国家公务员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gr/8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