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小蛮腰,产后似肉包”
很多妈妈们常常
用这句话自我调侃
明明已经生产完
3个月、5个月、甚至一两年了
可是这个
肚子就是下不去
鼓鼓囊囊的,像是假孕怀上了“二胎”
为什么生完孩子还有大肚子?
为什么自己的小蛮腰一去不复返?
为什么减肥节食都不管用?
......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都是腹直肌分离惹的祸!
许多人会误以为腹部的走形只是因为孕期多食和缺乏运动,但其实,腹直肌的分离才是最根本的始作俑者。
从曾有数据统计,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在60%~90%之间,顺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90.8%。
实际上,临床上在与病人接触时,我发现近95%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正常未分离的腹直肌是维持人体良好核心稳定性的其中一部分,能够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主要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
在怀孕期间,尤其是到了妊娠晚期,子宫会越来越大,腹壁扩张向两边延伸,肚子中间的腹白线被拉伸的很薄,腹直肌被迫向两侧分离。
这时候,腹直肌就像一件被胖子扣紧的衬衣一样,被撑得几乎崩线。
(图源网络,侵删)
生产后,新妈妈松弛的腹部肌肉并不能马上恢复到原有的形态和位置,多余的赘肉在腹部形成突起,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随着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对腰背部的承托力就越来越小。
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女性产后容易出现腰背痛,甚至连起床都变得十分困难。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
◆腰背骨盆带疼痛
腰背痛是指腰部或下背部疼痛。
腹壁肌肉功能减退,增加内脏下垂和盆底松弛的风险。
同时,盆底肌群功能障碍,盆底支撑面减少,会导致如尿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并发症。
◆不良姿势
怀孕后由于腹壁的张力和弹性大不如前,盆底肌与膈肌托撑的腹腔与盆腔空间发生较大的改变,腰骶椎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久而久之,腹直肌分离患者会出现骨盆严重前倾,腰椎前凸的不良姿势。
◆外形美观
产后腹直肌分离症很少能自行愈合,因此易使腹腔内脏器向外膨隆,同时伴随着产后腹壁脂肪的增厚,就变成了很形象的“青蛙肚”:腹部膨隆、增厚,形成悬垂腹,状如“麻袋裹腹”,严重者可呈鼓状,腰围增粗,腹性肥胖。
◆呼吸与消化
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症,腹壁核心肌力减退,会造成前腹壁肌肉屏障功能减弱甚至缺失,导致腹腔内脏膨出、膈肌下降,使呼吸功能减弱、肺活量减少,胃下垂、肠蠕动减少,容易发生打嗝、嗳气、便秘等情况。
腹直肌分离自测
不是所有的产后肥胖都是腹直肌分离哦!小编下面教大家一招,快来看看你是不是吧!
①仰卧,两腿弯曲。
②露出腹部腹肌用力卷曲,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
③将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
④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
一般来说,分离超过2cm就可能是腹直肌分离了!
产后腹直肌分离能自行缓解吗?
研究显示,腹直肌分离超过2指宽,自行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小,产后6周如果检查有腹直肌分离,有很大概率产后1年腹直肌分离依然会存在。
所以,妈妈们产后42天一定要进行全面康复检查,及早发现问题进行治疗,早日恢复孕前好状态!
End
在线预约挂号
↓↓↓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