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脊肌萎缩 >> 胸肌萎缩感染 >> 禽肠炎

禽肠炎

由肠道梭菌引起,肠道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单个菌,多形态,呈杆状或稍弯,两端钝圆,菌体近端见芽胞,有周鞭毛,无荚膜。本菌耐热耐低温。一般消毒药不易将其杀灭。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通过粪便传播,禽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垫料而发病。自然感染见于鸡、火鸡、鸽、野鸡、松鸡,以鹌鹑最易感;6~12周龄的肉鸡,4~12周龄的鸡、鹌鹑,以及3~8周龄的火鸡也多发病。饲养管理不善等均可诱发本病。

  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的蛋鸡,而今年春季在各地时有发生,呈零星散发或爆发,多见于6~12周龄的育成鸡。此病还可继发于其他传染病。严重影响着鸡群健康,吞噬着养殖者的利润,应引起同行足够的重视。

临床症状

  急性病禽多突然死亡。慢性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倦怠无力,喜扎堆,羽毛蓬乱无光,眼半闭,少活动,胸肌萎缩,逐渐消瘦;排出带粘液的黄绿色或淡红色稀粪,且恶臭。雏鸽和幼鹑死亡率很高,鸡约2~10%。自然感染后恢复的病禽,产生主动免疫力。

剖检症状

  肝脏肿大呈砖红色或紫褐色,肝脏表面或边缘可见有粟粒至黄豆大小的黄色、灰白色或色泽不一的坏死灶。脾脏多肿大呈黑褐色,淤血或出血,偶有坏死点,十二指肠肠壁增厚,黏膜明显发黑并有出血,有时呈现不规则的块状或附有麦麸状黄白色坏死物。黏膜有时出现坏死灶,周围有暗红色晕圈,从浆膜即可看出。盲肠黏膜出血,有时有粟粒大的突起,中间凹陷并有灰白色或干酪样坏死物的溃疡灶。

诊断

  1、取肝、脾的坏死病灶置于玻片间作压片(或肝组织触片),加热固定后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做诊断。

  2、采集病死禽病料接种于鸡胚卵黄囊,在接种后48~72小时致死鸡胚,用胚卵黄囊涂片,染色镜检做诊断。

  3、用培养物喂鹌鹑,出现症状和病变做诊断。

  4、可用免疫荧光技术或琼脂扩散试验来诊断。

预防措施

  由于本病病原经粪便传播,在垫料中可以长期存活,所以育雏均应使用未污染垫料.应避免鸡群应激,包括防止拥挤,控制球虫病,预防可致免疫抑制等的病毒病。

治疗方案

常无忧斤料、兑水1吨

射霉拌料斤









































石家庄能够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gr/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