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NEJM重磅刊文完全性脊

NEJM背靠背NM: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重新站立和行走

年9月2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和自然医学杂志(NatureMedicine)背靠背发表文章,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通过硬膜外电刺激和康复训练,实现了站立和行走。这两篇文章引起了美国巨大轰动,除了医学界,也有不少新闻媒体和视频媒体报道。这种方法点燃起了美国万脊髓损伤患者的希望之火,也是脊髓损伤研究上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肯定会刺激更多工程学和生物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作者单位是肯塔基脊髓损伤研究中心(KentuckySpinalCordInjuryResearchCenter),他们报道的是4位完全运动性脊髓损伤患者,瘫痪接近3年,每位患者每天训练2小时,每周5天,在8、9周植入硬膜外刺激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4位患者都可以站立,其中2位患者实现了地面行走,一位经过了85周期间的次电刺激加康复训练,另一位经过了15周期间的81次电刺激加康复训练。

自然医学的作者单位是梅奥诊所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ayoClinicand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自然医学的病例为29岁男性,瘫痪3年,经过22周训练后植入刺激电极。4周可在支具(body-weightsupportsystem)和训练员帮助下跑步机行走,43周后靠手杖可在跑步机行走,65周后可在偶尔帮助下地面行走。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康复训练+脊髓刺激。这两篇文章并没有仔细讨论这个原理,我的理解如下。脊髓电刺激本是用于中枢性疼痛治疗,用于阻断痛觉电信号传达到下丘脑神经神经元。在这里的硬膜外刺激器的作用是充当低级中枢,可能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将通过中间神经元网络直接刺激损伤下区的运动神经元,产生运动;二是接收肢体运动电位产生运动回路;三是通过脊髓损伤区以内或以外或可塑性变化的神经连接,接收或传递脑信号。反复康复训练的作用是,增加神经元的可塑性、中间神经元连接、脑适应电极电信号。从这个方面上来说,这种方法的原理还非常难以完全阐明和控制,要完全运用到每一个病人还非常困难。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阿凡达》,复习过5次,电影中有一种单兵辅助机器人,其依靠四肢肌电,放大到机器人,产生与四肢相同活动。从工程学上讲,脊髓损伤康复的终极目标,我能想到的是,将脑运动意识活动的电信号通过电装置,直接传递到脊髓损伤下区,再将电信号转换为肌肉活动。从目前的脑科学上讲,这个原理是存在的,但要将电活动提取和再作用于脊髓,却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生物学上讲,脊髓损伤的终极目标是轴突的再生和突触连接,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发育的再现,其研究之路一样很长。我的感觉是,工程学在脊髓损伤上会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而最后攻克脊髓损伤难题的还是生物学。

武汉协和中加脊柱脊髓损伤中心介绍

武汉协和中加脊柱脊髓损伤中心是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医院与加拿大多医院脊柱外科于年合作成立的脊柱脊髓损伤中心,旨在通过该中心进行广泛的脊柱脊髓损伤等疾病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深入的疾病诊疗技术合作,以为患者提供更先进、有效的的诊疗。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gr/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