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脊髓损伤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后,有时会发现接受康复训练之后,现实情况要比他们想象的恢复的还要好,但是年老的人会发现自己恢复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那同样的疾病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预后效果呢?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心理因素。所有的脊髓损伤患者在开始接受自己成为残疾人之前,都会有一段抑郁期。多表现为冷淡、侵犯行为、过度悲观或不现实等等。只有等到患者能真是接受他们已然残疾这个事实才可以使自己完全致力于康复训练当中。
2、体格因素。有很多喜欢运动的较为年轻的脊髓损伤患者,在学习身体技能方面要比年轻大或者是没有运动习惯的患者以及患有慢性病史的人更容易学习。身体机构不均衡比如躯干长而四肢短的不利体形、肌肉和韧带的过度松弛、关节活动度受限都会妨碍运动力学的应用。
3、头部是否受伤。头部受伤较轻的患者很容易被严重的受伤比如脊髓损伤等掩盖,当患者在学习或重获技术方面过度困难、在解决困难方面也出现困难时,就应怀疑患者是否头部受损。
4、并发症的防治。如果患者很快学会如何有效的避免皮肤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医疗并发症,对之后的康复十分有益。否则这些并发症的存在也会延长康复甚至造成康复失败。
5、痉挛。常见的轻度痉挛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比较有利,但是过度痉挛会妨碍患者的正常活动,对康复并没有益处。
6、家庭积极因素。脊髓损伤患者以及家属可以和治疗师在一起讨论关于康复问题和如何实现与家庭布局相适应的自我照顾方法。此外,患者和家属还应对长期和短期目标有一个合理的估计。
如果您有以下疾病方面的问题:脑出血、偏瘫、脑梗塞、脊髓损伤、神经损伤、脊髓病变、脑干疾病、颅脑损伤、截瘫、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言语障碍、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脑萎缩、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骨科康复等
即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
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