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脊髓空洞,很多人都不是非常了解。脊髓空洞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其病变特点是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增生。据统计,脊髓空洞发病率约25~34/10万,高发年龄31~50岁,儿童和老年人少见。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脊髓空洞的危害及预防。
1、对运动的影响
病变扩展到前角细胞引起运动神经元的破坏,相应地出现肌肉瘫痪、萎缩,肌张力减低,肌纤维震颤和反射消失等症状。手内在肌受累一般最早,上行到前臂、上臂及肩带。手部肌肉受累严重时,可出现爪形手畸形。病变累及侧索,下肢可有对称或非对称性痉挛性轻瘫,反射亢进,跖反向伸性。
2、对感觉的影响
痛温觉因脊髓丘脑纤维中断而丧失,而由于后柱早期不受累,轻触觉、震颤觉和位置觉相对保留,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可有深部痛,累及肩臂。当累及后索时,则出现相应深感觉障碍。
3、对营养造成的障碍
由于关节软骨和骨的营养障碍以及深浅感觉障碍产生的反馈机制失调,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积液,超限活动,活动弹响而无痛感。X线显示关节骨端骨、软骨破坏破碎,可有半脱位。皮肤可有多汗、无汗、颜色改变、角化过度、指甲粗糙、变脆等现象。有时出现无痛性溃疡。常有胸脊柱的侧弯或后突。膀胱及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多见于晚期。病变波及延髓引起吞咽困难,舌肌萎缩瘫痪,眼球震颤,容易危及生命。
4、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脊髓空洞症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同时也让患者不能正常的工作,让患者的家庭失去一个劳动力,由于脊髓空洞症的治疗过程比较长,患者极易失去治疗的信心,对自己的身体抱以消极的态度,这对疾病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点文章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专家)
那么,脊髓空洞如何预防呢?
1、生活、工作中保护无感觉区,注意无感觉区。每天检查几次看有无受伤,注意皮肤有无发红、水疱、烫伤、青肿、抓伤、切伤等。
2、脊髓空洞症患者要注意保护手脚,劳动或工作时戴手套。拿热的杯子、勺子时,用手套、厚棉布包着拿。
3、脊髓空洞症患者保护脚,要穿合适的鞋,不要让脚在鞋里磨来磨去。行走距离不要太长,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避免枕过高的枕头。(点文章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专家)
4、脊髓空洞症患者如果手脚出现伤口,医院诊治,千万不要忽视。
5、脊髓空洞症患者要格外注意不要被荆棘和碎片刺伤。对皮肤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要防止皮肤干燥和皲裂。
6、脊髓空洞症患者要适当的进行家务活动,生活尽量自理,可以有效预防脊髓空洞症的功能训练。(点文章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专家)
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