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
战友们平时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腰疼”。而导致腰疼的原因有很多,我们的工作性质只是其中之一,跟战友们平日里在生活、训练和工作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也有很大关系,今天就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这个病症。
战士小舒近期强化训练后觉得腰痛,摸着腰后“算盘珠”隆起一块,按上还特别疼,战友说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医院做了腰椎CT检查,报“轻度间盘突出”,他上网一查,看到腰椎间盘突出症会造成下肢无力,甚至影响大小便功能,心理非常紧张焦虑,严重影响了生活和训练,医院就诊。
医生认真查体后,耐心地为小舒进行了病情分析,首先为他进行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的讲解。告诉他“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两个概念,“腰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变性髓核向后膨出,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自然退变,健康人群也可以存在,一般不引起症状。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不仅椎间盘变性、髓核突出,而且组织突出后压迫刺激到神经根、马尾神经,表现为一种神经压迫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而损伤积累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积累伤力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从病理变化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和Schmorl结节。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
1.腰痛:是大多数本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
2.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3.马尾神经受压: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体征有:
1.腰椎侧凸;
2.腰部活动受限;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5.神经系统表现: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辅助检查:CT和MRI检查可显示骨性椎管形态髓核突出的程度和位置。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着严格的标准:
1.腿痛比腰痛严重,而且腿痛是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
2.下肢感觉异常,神经根在腿或足部支配区痛觉异常。
3.下腰部脊神经根牵扯体征: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须有一种为阳性。
4.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
5.影像学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如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表现,不应诊断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多数病人可缓解或治愈。治疗目的是使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症状。具体方法为:
1.绝对卧床休息:症状初次发作时,立即卧床休息,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
2.持续牵引:骨盆牵引可使椎间隙略为增宽,扩大椎管容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牵引重量7-15kg,共2周;
3.理疗和推拿、按摩:可使痉挛的肌肉松弛,进一步减轻椎间盘压力;
4.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粘连。每7-10天1次,3次为一疗程。间隔2-4周后可再用一疗程,如无效则无需再用此法;
5.髓核化学溶解法。手术治疗是针对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马尾神经受压者。近年来采用微创椎间盘镜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良好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预防,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受到积累伤力所致,故减少积累伤就显得非常重要。长期坐位工作训练时应定时改变姿势;经常弯腰训练时,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治疗后病人在一定时期内配戴腰围,但应同时加强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髓、屈膝下蹲方式。
医生为小舒分析了他的情况:他腰部疼痛只是腰椎棘突局部疼痛,查体仅仅是在腰4到骶1棘突和棘突间有压痛,没有下肢放射痛,没有神经压迫症状。隆起的“算盘珠”是增生的棘上韧带,并非是突出的间盘。所以他的诊断是慢性腰肌劳损中的棘上棘间韧带炎,减少腰部活动,卧床休息,局部理疗、按摩就可以很快好转。至于CT显示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由于没有神经根压迫体征,根据诊断标准,仅有CT表现而无临床表现,不应诊断本病。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今后训练中注意正确姿势即可,可以定期复查腰部CT。
针对慢性腰肌劳损知识,也对小舒进行了讲解,慢性腰肌劳损一部分是由于急性腰部扭伤,未经及时与合理的治疗而形成慢性创伤性瘢痕及粘连形成;另一部分来自长期积累性创伤,大多与训练体位有一定关系,经常处于非生理固定性姿势,日久形成潜在的、累积性损伤。症状一般较轻,常感腰部酸、胀、困、沉重和不适。在不同部位有程度不同的压痛:
1.腰部肌肉劳损:常在腰肌的骶骨或髂骨附丽处有压痛;
2.棘上棘间韧带劳损:在棘突上或棘间有压痛;
3.骶髂劳损:在骶髂关节部有压痛;
4.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第3腰椎横突尖部有压痛;
5.肌筋膜纤维组织炎:腰部特定的疼痛,按压时有一触即发的特点,晨起、训练前疼痛,训练后缓解,训练休息后疼痛加剧现象;
6.脊椎关节突间关节滑囊炎:表现为严重慢性腰痛,发病的小关节部位有深在性压痛,封闭后疼痛消失。但是这些慢性劳损都没有神经根压迫症状,没有腿痛。
预防是降低慢性腰肌劳损发病率的根本方法,基层应做到:
1.认真宣传腰痛基本知识,使患者对腰痛有正确认识;
2.教会患者尽量保持正确体位,避免在一个固定的体位下长时间操作。
3.增强体质,提高腰肌耐力;
4.对急性或初发性软组织性腰痛,应及时治疗,防止拖延转变为慢性腰痛;
5.遵守各项训练条例和制度,劳逸结合,改进训练条件和防护设施。
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
1.消除致病原因:如了解患者的训练特点,分析致病因素,纠正不正确的训练习惯和体位;
2.休息:对外伤引起的急性腰扭伤,应真正做到卧床休息,一般需3-4周,使损伤组织完全恢复为止;
3.热疗:除急性损伤最初几天外,一般采用局部热疗,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4.按摩及手法治疗:按摩对软组织腰痛治疗十分有效;
5.药疗:镇痛剂、肌松弛剂;
6.封闭疗法;
7.推拿手法及自我推拿治疗;
8.体育疗法。
战友们,腰部疼痛是比较常见的训练伤,其中大部分是慢性劳损,再者就是一些先天性骨性疾病,如腰椎峡部裂、腰椎隐性裂等,部队战士中有腰腿痛症状的只有2%-5%是椎间盘突出引起,一般保守治疗就能恢复正常,需要做手术的只占极少数。我们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慢性腰肌劳损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腰部伤病的发生,减少由于对疾病无知而造成的恐惧,确保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李大文,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曾在内蒙古医院进修。目前主要从事创伤骨科、显微外科和运动医学专业的研究,是内蒙古医科大学客座讲师,多年来在武警部队进行训练伤防治和战伤救治的讲座和培训,有着丰富的骨科临床和教学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武警医疗成果奖2次。
供稿:卫生处 医院
监 制:邢亚林
责任编辑:王润德 张 剑
本期编辑:吕金函 韩瑞斌
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