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缩果病为我区红枣果实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枣缩果病发病面积大,危害趋势加重,成为枣园主要果实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质量。该病害发生以点片居多,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生理因素、虫害影响及作物布局等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当气温达28℃时,若遇到阴雨或夜雨昼晴天气,此病就易严重发生。发生缩果病的枣果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病斑,受害果皮出现水渍状、土黄色斑,边缘不清,后期果皮变为暗红色,收缩且无光泽,果肉病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果柄变为褐色或黑褐色,导致病果提前脱落。
一、发生情况监测
7月24日,新和县植保技术人员对塔什其艾日克镇阿其东村的红枣缩果病发病情况调查,调查发现:个红枣中有17个发现缩果病,平均病果率5.66%。
7月31日,地区植保技术人员对阿克苏市依干其乡、温宿县吐木秀克镇、托乎拉乡等部分枣园缩果病夏季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枣园4个,面积亩。随机调查枣树80株,检查红枣果实粒,病果52粒,平均病果率2.96%。其中生理性缩果病34粒,平均病果率1.94%;致病性缩果病18粒,平均病果率1.02%.。高于18年同期数据(平均病果率1.91%),但低于历年同期平均数据(历年同期病果率6.56%)。
从监测结果及近期调查情况看,从7月初开始,红枣缩果病在田间开始零星发生危害,平均病果率0.08%,目前平均病果率已升至3.36%。新和、库车、沙雅区域红枣缩果病发生为害程度重于阿克苏、温宿区域,各县市应加强红枣缩果病监测预报,及时指导果农在红枣缩果病危害前期进行防治。预计随着高温天气增多,生理性及致病性缩果病发病程度将不断升高。
二、发生程度及防治适期预测
据上述调查,结合8-9月地区气象条件及该病害发生特点综合分析,预测缩果病今年在我区整体为中度(3级),局部间作枣园将呈偏重(4级)发生态势,发生程度略轻于去年。目前,红枣缩果病在我区大部分县(市)已普遍发生危害,预计8月上旬将进入发病初盛期,中下旬将进入发病高峰期。望各县(市)加强监测,适时防治。
三、防治技术建议
(一)农业措施
1、加强枣园水肥管理。在红枣青果期及枣果变色转红期,合理增施磷、钾、钙、硼肥,适当控制氮肥,保证适量供应枣树养分;同时避免大水漫灌,促进水、肥协调,增强树势,增强枣树抗病力。
2、清园灭菌。采果后,彻底清除枣园中的落地病虫果及烂果,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菌基数,减少来年发病率。
(二)化学防治
1.在红枣青果期及枣果变色转红前后,喷施以下杀菌剂,如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3%戊唑醇--0倍液对树体进行喷洒,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2.在枣果变色转红期的发病前后,喷50%的DT杀菌剂(30%珑胶肥酸铜悬浮剂)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雨后要用75%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枣菌必克或75%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0倍液进行重点喷施。晴好天气喷洒波尔多液,两者交替使用喷洒3~4次,对缩果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加强虫害防治,减少病原菌感染机率。加强监测,及时对棉铃虫、蚧壳虫、红蜘蛛等虫害进行科学防治,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2倍液,或20%甲氰菊酯(灭扫利)~2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化学防治时视虫害发生情况,不可盲目用药,切实保护生态及天敌,降低农药残留。
来源: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撰稿:孙卫中
编辑:刘荣森
·END·阿克苏农技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