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极拳要做到运劲如韧针,使你的功夫

心乱,则拳乱。所谓的白,是拳不过心。苍白,是无力的。有生命力的东西,都是活的。见风使舵,不是贬义词,人生在世,谁不面对选择与衡量。为公还是为私,都有。判断力,是一项必备技能。打拳要有来有回,顺势而为。猢狲入布袋,自己绑了自己,要不得。呼天抢地,未必是真悲恸。真正大悲,是无声的。打拳要静,动得越静,内越蒸腾,这就对了。河落海干,叫枯竭。游刃有余,叫融通。他看你是佛,你却当他是粪,心没在一个境界上。出家如初,成佛有余。人就是这样,很难善始善终,有人半途而废,有人半路跑偏,迷失在半路的多,清醒走到最后的少。运劲如韧针。打太极拳,到了高深阶段,周身没有断点。就像优秀的人,破绽很少。为何练长劲?抹掉缺陷,让内劲游走周身。这种连绵不断的动态,好似大海波浪,一缠到底。练到深处,就不会汹涌澎湃了,很像穿针引线,涓涓细流。因为劲细了,走得巧了。粗者力大,细者精微。局部有力,也没什么不对,会用身上的劲,更好。练拳先求整劲,再练,就要往活劲上修。钻过铁栅栏吧,那个用劲,是小心而有连贯的。领头,走脊柱,挪胯,钻出。没人会不丈量,直接撞扎拦,都会小心换身出去。不同动态,是用劲不同。风格不同,是劲路不同。有崴脚体验的知道,脚腕子突然一崴,腰上会突然,下意识一松,本能收劲,防止跌倒,缓解疼痛,身体有些潜藏机制,有松化的道理。打个比方,腰椎间盘突出,后腰直不起来,严重的无法走路,只能卧床。人体有一套自锁机制,腰椎出问题,无法支撑时,竖脊肌会紧缩,加以保护固定腰椎不位移。但肌肉僵硬时,人体活动受限,要卧床等待纳回或手术,肌肉才解除保护,背部僵化招式,人才可活动自如。运劲如韧针。运劲骨正,肌肉才会放松。放松不了,是骨位不正,牵动肌肉紧张。有人打拳,劲柴,就是骨位不正。劲路看不见,是长期练拳,形成的一种动力定型。哪里不通,动态会受阻,劲会发不出来。打拳,要游刃有余,好似穿针引线,要运开周身,连通劲路。人说内功是什么,我说先别谈内功,先谈内脏。大小便,都会牵动内脏,人太熟悉了,却往往忽略。内功不神奇,打喷嚏,咳嗽,都会牵动丹田。人随着老话,身体会越来越僵化,能保持身上的活劲,就能延缓机体衰老。百家号太极浮屠。人不训练,身上是散的。打拳目的,将散乱的结构,重新排列组合,规整梳理。先让机体有序,再让机体联动,让劲游走于凑里之间,好似韧针般细致,得到活劲。运劲如韧针。什么叫运劲?动态结构,会出一种势能。收集这种能,梳理,集中,搬运,分配。有人说,我感受不到,很正常,你同样不会感受到引力场。深度放松,释放重力,协调周身,穿插游走,慢慢形成一种规律,体感就来了。比如,以前买糖的,一抓就是半斤,分毫不差,这是常年练出来的手感。打拳运劲是同理,经常这么练,体感就有了,于是有了很多体认。并不是真有一根针,在体内穿插,那还了得。运劲如韧针。劲头虚,劲中细,劲尾实。解开自己的结,自由往来,各部彼此呼应,打拳就会日新月异。


转载请注明:http://www.dxyangy.com/wshz/12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